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衡南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成倍增加。在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必然需要消耗大量耕地资源,这将给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仅0.87亩(全国人均耕地1.39亩)的衡南县带来耕地保护和土地供应的双重压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作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因此,研究衡南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缓解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土地资源紧缺和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其他地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利用PSR概念模型对衡南县农村居民点整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1)研究的基础理论。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概述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理PSR模型构建;(2)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分析(P模型)。通过对衡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衡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着布局散乱、集约利用程度低、人均用地面积大和人居环境差等问题;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是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驱动因子,并根据因子综合得分采用系统聚类法对整理驱动力进行了等级划分;(3)农村居民点整理状态分析(S模型)。首先综合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法和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两种潜力测算结果得出衡南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4595.40公顷,并建立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测算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850.57公顷;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从整理潜力、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衡南县近2/3的乡镇都位于Ⅰ级和Ⅱ级整理适宜区,从总体上看整理适宜程度较高。(4)农村居民点整理响应分析(R模型)。在对衡南县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整理潜力和整理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中心城镇区、景观生态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三种整理类型,并分区提出了城镇化、整体搬迁异地改造、中心村建设和农林综合开发等整理模式,最后从制度、资金筹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政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