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日渐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今天,现代化成为一种带有必然性的全球化现象。可以这样说,当代绝大多数的国家与民族,都在以自己的步子,按照不同的道路,或快或慢地,或是较顺利、或是非常艰难地向这一目标迈进。然而,从后发国家的实践来看,现代化在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社会转型考验。自治社会的建构正适应了现代化发展的这一态势,成为后发国家应对挑战,实现社会发展的不二选择。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后发展国家,如果说中国未来的出路在于现代化,那么基层乡村自治社会的构建则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社会开始设乡建村,逐步以村民自治的方式来代替人民公社的管理,构建起以村民选举为主要特征的基层民主治理模式。从理论建构看,这一治理模式正适应了现代化、自治社会建设的要求。然而,在缺乏公民意识、公民精神等文化土壤支撑的背景下,这种民主政治在实践中陷入了一系列困境,如乡镇政府对基层社区的强控制、村民的低水平政治参与以及两委间的重重矛盾等,严重影响了社区自治的实践效果。乡村治理模式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我们看到一大批具有特殊气质和品性的乡村能人脱颖而出,成为影响和左右农村社区生存和发展的精英群体,正是他们,对农村社区治理的模式探索作出了重大的推进。本文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从解决现行基层民主模式的困境出发,结合英租威海卫时期的乡村社会自治模式,对乡村精英治理模式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及合理生存空间。文章论述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自治、现代化、村民自治、精英治理等基本概念与理论的介绍;第二部分是对以选举为主要特征的基层民主治理模式实践中所遇困境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英租威海卫时期的乡村精英自治模式的基本概况及其优势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对精英治理模式的缺陷及其合理生存空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