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态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身高及体块指数(BMI)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由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别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确诊为ICPP并已达终身高(AH)的134例女童进行回访,其中接受GnRHa治疗的57例患者为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69±0.43年(1.0~3.17年),随访5.79±1.06年(3.58~8.08年),77例未治疗患儿为对照组,随访5.48±1.04年(3.17~8.08年),测量各阶段身高、体重、骨龄(BA)等,并按Tanner分期将治疗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身高、体重、BMI等的差异。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BA/CA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0.01), HtSDS-BA、PAHSDS均低于未治疗组(P<0.05),两组间年龄、随访年限、THSDS、BMISDS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在治疗前PAHSDS为-0.92±1.19,分别低于治疗后PAHSDS、THSDS、AHSDS (P<0.001)。经GnRHa治疗后PAHSDS显著增加,与THSDS和AHSDS无差异,但AHSDS明显高于THSDS (P<0.00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AHSDS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组按乳房发育分为B2组和B3组,两组间治疗前的年龄、BA、THSDS、HtSDS、PAHSDS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间PAHSDS、AHSDS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组经GnRHa治疗后BMISDS有所升高,但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终身高时BMISDS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但3个阶段BMI平均差值都在±ISD,处于正常范围。达终身高时的BMI与就诊时BMI呈正相关(治疗组r=0.300,P=0.031;未治疗组r=0.475,P<0.001),其中未治疗组最终超重和肥胖女童比例无变化(P>0.05),但治疗组的相应比例明显减少(P<0.001);经析因分析,GnRHa治疗的主效应最具统计学意义(F=18.408,P<0.001)。结论:(1) GnRHa治疗对恢复ICPP女童生长潜力、改善终身高有显著疗效。(2)并非所有ICPP女童需要GnRHa治疗,应根据发病年龄、骨龄进展速度等综合判断。(3) GnRHa治疗未造成BMI上升,治疗前后BMI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符合正常儿童发育趋势,BMI改变不应成为停药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