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发生了急遽变革,但法律、道德等社会调控机制却相对滞后,政治体制也因过渡性失衡而难以避免地衍生出某些畸变,本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指向的媒介权力由于经受着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干扰而发生了异化。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媒介伦理秩序、破坏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治精神,也严重干扰到媒介社会的正常运转,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受到其负面影响。本文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媒介权力的异化与制约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媒介权力是社会整体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权力”,它涉及大众传媒的本质特征。媒介权力是在媒介权利和媒介公信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媒介的话语权,它是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话语浸润”的方式对受众乃至社会产生影响力、操纵力来实现的。大众传媒是公共领域中最为活跃的话语平台,媒介权力本质上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媒介权力的公共性由于经受着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干扰与共同蚕食而频频缺失,本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指向的媒介权力就此异化了。当前我国媒介权力异化的表现可以归为三类——媒介权力“寻租”、媒介“话语暴力”、媒介越权“审判”,其中包括“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因抢发新闻而丧失人文关怀、因炒作新闻而侵犯个人隐私、因新闻泛娱乐化而污染社会风气等具体表现形式。媒介权力异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媒介组织中的成员不能自动地超越他们私人的和特殊的利益诉求;第二,市场经济下的各种利益集团对媒介权力不断进行资本诱控;第三,媒介权力常常被一些政府部门或个别领导干部借以谋求私利。媒介权力的异化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它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至少也有三个方面:第一,大众传媒自身不但常常因此而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而且会对社会民主法治精神造成极大的破坏;第二,会导致传媒社会责任感的论丧,进而对媒介伦理秩序造成严重的冲击;第三,会降低媒介公信力,从而动摇媒介权力得以建立的基础,干扰媒介社会的正常运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最终都将遭受其负面影响。政府、大众传媒、社会公众三方是制约媒介权力的行为主体。对于作为社会权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媒介权力,理应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制约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既包括内在的媒介自律,又应该包括外在的政策约束、法律监管、社会舆论监督等等他律方式。据此,本文提出了对媒介权力的三种制约路径——媒介规制路径、媒介自律路径、媒介批评路径,其中包括对大众传媒实行差异化监管、加快新闻立法进程、以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为指针切实加强媒介自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采编权独立、设立新闻督查及评议制度、强化媒介伦理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媒介素养较高的公民社会、大众传媒以开放的姿态为公众提供媒介批评的渠道和场所,等等诸多制约环节。要实现对媒介权力异化的有效遏制,就不能忽视对媒介权力制约体系及其中各个制约环节的建设,这不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