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区背景下的苏青与《天地》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地》创刊于1943年10月10日,其时已是上海全面沦陷的第三年。这两年中,上海市民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炼狱生活,日伪的残酷统治使上海市民的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就像已经承受不了最后一根稻草的骆驼,他们极需要适当的放松,《天地》的到来,为文坛带来了一份惊喜:相对轻松的气氛且有一定品位。时局是有史以来的差,但上海毕竟远离战场,相对而言,他们还能比较正常地生活、工作,二三十年代遗留下来的消费习惯还在,因此,定位为消闲性刊物的《天地》乘着时代的快车风光地走了一遭。由于《天地》的作者队伍既有巨奸者,也有附逆者,还有相当一部分作者与汪伪政府要员来往密切,它的主持者兼主要撰稿人苏青又是这样一种有争议的人物,设计与《古今》相似,因此《天地》被称为《古今》的妇人版。《天地》作者身份的多元性,决定了《天地》意识形态的多元。本文试图从沦陷区这一大时代背景入手,探索沦陷区背景下,在苏青的惨淡经营下,《天地》呈现出怎样的历史状态。   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谈经历了离婚的苏青,如何在朋友的帮忙下,在上海沦陷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创办了女性特征明显的消闲性刊物《天地》。正是因为抗战的爆发,上海的沦陷,导致了李钦后等工薪族的大批量失业,经济的窘迫使得苏青夫妇产生摩擦,最终走向分裂。苏青在投稿过程中结识了陶亢德这一关键人物,直接把她带进了上海的社交圈,为《天地》的到来奠定了人脉基础。而汪伪政府要员对舞文弄墨的热衷,对文人的笼络,也使得苏青很自然地被纳入这个圈子,得到他们的重视,《天地》在陈公博周佛海的支持下创刊了,而苏青的女性立场也使《天地》呈现出极强的女性特征。   第二部分主要谈《天地》多元的意识形态。《天地》网罗了达官显宦、贵妇名媛,以及上海文坛上的头面人物,他们借助文字,或暗示自己的政治立场,或抒写发家史,或抒发内心的苦闷,使得《天地》在故作轻松的表象下暗藏不安与紧张。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日伪的压迫,使得一部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时局允许的范围内,在文章中渗透着民族意识,讽刺时世。而苏青竭力强调刊物的女性特征,进而获得与现实、与政治、与伪政府之间的距离感,淡化了刊物的紧张氛围。   第三部分主要谈《天地》的衰落及其历史尴尬。由于《天地》是在汪伪政府要员的扶持下创办的,它的作者群又与汪伪政府关系十分密切,创办者苏青更是汪伪政府要员的座上客,《天地》的命运无形中便与汪伪政府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当汪伪政府日落西山之时,《天地》便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   客观地说,《天地》虽是在陈公博、周佛海的资助下创办,但《天地》一直是以个人的名义办刊,事实上除了创刊时得到陈公博、周佛海的支持外,其后全靠苏青的的惨淡经营,约稿、编辑、出版、发行、收账,等等,和一般的小资本出版人一样,她也经历过纸张匮乏、物价飞涨的困难,也大呼过“文化末日”,但由于《天地》的出资人、编者和作者与汪伪政府的复杂关系,人们还是对这份刊物保持敌意,《天地》就这样长期被历史有意忽略。
其他文献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是较耐盐的作物之一,品种间的耐盐碱能力存在差异。评价向日葵品种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筛选耐盐性较强的品种对开发盐碱地、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克
古今字这个概念是从训诂实践中提出的。训诂学家提出这个术语的意图是要沟通古今用字的差异,从而疏通文意、帮助时人解读前代书籍。   本文全面考察了唐代语言学家颜师古
针对医学图像的版权保护和篡改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零水印算法.获取构造零顽健水印和半脆弱水印的信息矩阵,并分别与原始顽健和半脆弱水印进行异或运算,构造零顽健和零
王承东1964年生于南京,198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美术系)。职业艺术家,长期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现工作、生活在南京方山当代艺术创意营。高更说:
人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历史先在地决定了他对动物的关注。在文学作品中,动物作为人的艺术创作对象,走过了渔猎时代的动物神话,农业时代的动物寓言、童话和传说,直至现代的动物小说。
左翼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文学潮流,在建国以后各个历史阶段持续不断地得到各种阐释与利用,它作为中国文化“新传统”的一部分,在当下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
学位
目的:调查了解成都市建筑工地工作的流动人口工人的生殖健康现状,为项目的干预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结果和结论:流动人口
周恩来总理逝世已经29年了(1976—2005), 他生前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晚辈不得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可以去看看。看望他时,还要遵守几条具体规定:一是一律
小学美术课不仅仅可以普及美术常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在于逐步增强学生参与美术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