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作为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民主形式,代议制民主却因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高度反思性社会的形成,逐渐呈现明显的弊端。为弥补其不足,民主理论逐渐转向了协商,强调通过自由平等的公民之间进行对话、讨论来消除冲突,以寻求能够满足所有公民愿望的政策,协商民主作为复兴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形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德雷泽克通过对迄今的协商民主理论归纳和分析后,认为协商民主对选举民主的“救治”包括自由宪政主义思路和批判主义思路两种方案,但是这两种思路的救治方案都有极大的局限性,他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协商民主理论的另一分析路径,即话语民主理论。民主转向协商必然涉及交往,而交往不只局限于国家权力领域,它可能存在于各个层级,包括地方层级、国家层级和国际层级,甚至跨越人与自然的边界。据德雷泽克的分析,现有的自由宪政主义思路的协商民主,指向的是公共权威的运用,将自由主义国家机构(尤其是立法机关和法庭)作为协商的归宿,所以说话语民主更具普遍性。更为重要的是,德雷泽克对中国的地方政治实践进行调查后发现,话语民主理论可以与中国地方层级所开展的咨询会、恳谈会和听证会等民主形式联系起来,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政治文明的建设,在民主政治的建构过程中,对其他民主理论的借鉴至关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德雷泽克话语民主理论提出的背景,即代议制民主的衰微和对西方两种思路的协商民主理论的弊端进行的批判;接着对社会选择理论家以及差异民主论者的质疑进行回应,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德雷泽克话语民主理论的目标及表现领域等体系架构:最后,对德雷泽克话语民主理论的贡献以及缺陷加以分析并进行评介,进而探求话语民主理论对我国民主建设的启示,以期能够对我国的民主建设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