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散是干旱区生态水文、生态需水研究的热点。蒸散是SPAC系统中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土壤水分的变化,对人为水分调节(如灌溉)有直接的参考作用。作者以乌兰察布荒漠草原区的希拉穆仁草地为研究区,选取2012-2013年时段,借助定位观测基地OPEC-2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大型称重式蒸渗仪、AZ-DT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植被潜在蒸散量测量仪ET0等先进设备条件,观测分析了克氏针茅典型草地植被蒸散规律。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法被认为是现今唯一能直接测量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能量(显热、潜热等)与物质(CO2和水汽)交换通量的标准方法,本文将通量观测结果与蒸渗仪、土壤水分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还与运用Penman-Monteieh(彭曼蒙特斯)模型估算的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揭示了不同方法研究的日内蒸散规律;探讨了生长期和非生长期的蒸散规律;分析了水平衡影响因子及年降雨、蒸散量的分配情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Penman-Monteith模型与简化彭曼法估算潜在腾发量ET0仪器估算的结果的相关性为0.84,ET0仪器观测是可信的,可直接用于估计潜在蒸散量。(2)日均潜在蒸散量与实际蒸散量变化规律比较一致,相关性为0.65,相关关系为y=0.86x+2.58。三种方法所测日均蒸散量:蒸渗仪>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土壤水分仪。(3)白天蒸散量值较高,最大值出现在中午,夜间蒸散量占全天的3%。通量法和蒸渗仪法观测结果相关性较好。本试验中,以涡度相关技术观测值为标准值,蒸渗仪与其相比高估了43%,但是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由于仪器自身原因,依然会低估蒸散量。土壤水分仪不适合较短时间尺度的蒸散量测定,而涡度相关通量法适合较短时间尺度。(4)在4-9月植物生长期内,蒸散量约占全年蒸散量的83.96%,日均蒸散量从返青期开始逐渐增加,生长中期达到最大,之后至枯萎期又逐渐减小。与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相比,蒸渗仪方法高估88.3%,土壤水分仪方法低估11.3%。在非生长期,日均蒸散量明显变小,甚至小于生长期的最低水平。几种方法观测值差异较大。(5)年降雨量的98%用于蒸散(以土壤水分仪观测为例),生长期蒸散量约占全年蒸散量的73.8%。气象因子与蒸散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净辐射、气温、相对空气湿度、风速。在较短时间尺度气象因子与蒸散量相关关系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