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2(JPH2)基因表达水平与二尖瓣疾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关系以及初步分子机制方法:研究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心脏组,7例左心房样本取自心脏移植供体;将34例接受二尖瓣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前心律,分为B组窦性心律组和C组房颤心律组,其中B组16例,C组18例,心房组织样本取自手术病人的左心房,所有二尖瓣手术均采用房间沟入路,取房间沟处左心房组织。利用电镜技术观察三组左心房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分析三组JP-2蛋白和m RNA的表达变化,分析mi RNA-24在其中的作用。结果:电镜照片显示三组左心房超微结构呈渐进性的改变,特别是C组中心肌细胞极不规则,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溶解、断裂;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且大小不一;细胞核异型性明显;闰盘扭曲,盘旋模糊、不连续;心肌间质纤维增生明显。A组和B组比较,JPH2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未见显著差异。C组和B组比较,JPH2基因m RNA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差异:C组(1.76±1.38,N=17)与B组(1.15±0.94,N=13),P>0.05;但左心房组织JPH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C组(0.94±0.29,N=18)与B组(1.53±0.61,N=13),P<0.01;比较三组mi RNA-24水平,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相较于B组含量显著升高:C组(4.49±4.30,N=17)与B组(1.72±1.08,N=13),P<0.05。B和C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在性别、年龄、左心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分级上并无差别,C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结论:心房颤动时时心房肌超微结构改变,心肌呈纤维化改变;心房细胞JPH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调控其表达的mi RNA-24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