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当前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而碳标签是众多实施低碳经济的有利措施之一,并在英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多个国家推行。其作为一项产品(或服务)在供应链流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量化标签,能够促进与引导企业及消费者的低碳行为,从而达到减缓碳排放量的目的。碳标签体系在国外的发展已逐渐成熟,而中国对于该领域的探索仍处于初期阶段。建立与发展碳标签体系及低碳产品市场对于中国快速积极地融入世界低碳发展进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碳标签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但对于企业实施碳标签计划的驱动因素,实施模式以及相关利益主体(企业、政府及消费者)的行为关系还缺乏系统分析。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和现场调研识别影响企业实施碳标签计划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博弈理论,分析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在碳标签实施过程中行为的交互关系;进而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平台,对可能存在的博弈情景进行模拟仿真,同时以政府的激励政策作为决策变量,模拟企业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此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策略推动来自身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为政府采取合适的政策工具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产品的可持续性,减缓气候变化危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通过企业与消费者动态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可以发现系统在满足一定参数条件时,出现6种可能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而在演化博弈中,系统存在2个演化稳定策略。(2)为达到最理想的均衡策略需要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政府应当采取一定的补贴政策去促使企业生产碳标签产品,以及引导消费者购买碳标签产品。此时,补贴的额度会是影响企业和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3)政府对生产碳标签产品的企业或者对购买碳标签产品的消费者进行直接补贴,均可以促进碳标签计划在企业中的实施,但对企业进行补贴对促进碳标签产品生产的效果优于对消费者进行补贴。(4)税收优惠政策对碳标签体系在企业中的实施同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线性税收优惠的促进效果最好。与企业的直接补贴政策相比较,线性税收优惠在前期的促进作用不如直接补贴措施,但从长期的均衡效果更好,生产碳标签产品的企业数更多。(5)若同时实施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发现组合政策的促进效果优于单一政策。而在组合政策中,当给企业的补贴额度为400元/台,税收优惠政策选择线性税收优惠时,组合政策的促进效果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