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以上海市某小学教师的机器人项目学习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新课程改革及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提出,这一话题又引起了新一轮的关注。教育要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如何获得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研究精神,而且要提高教学水平,教授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目标要多样化,而不单纯是教授课本知识。针对这一问题,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各种教师专业化的途径,比如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参与培训、学术沙龙、采取反思性教学等等。这些方法虽然都有可去之处,但却缺少一个纽带把这些方法连接起来。   本文试图通过跟踪调查记录教师在一个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遇到的发展上的障碍以及其学习方式,从而归纳总结出教师在一个项目中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以及其专业发展的途径,希望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途径。   具体来讲,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提出各种发展途径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缺少融会贯通,并提出教师参与项目学习的好处。   2.全程参与机器人项目,跟踪记录教师的表现,遇到的困惑,学习和发展过程。并记录了机器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收集记录了学生作品。   3.分析了教师在一个项目学习的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而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又是重中之重。在我国正在由农业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国的过程中,农民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
组织公民行为属于角色外行为,能够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日益受到组织管理层的重视。学校组织氛围是学校环境相对持久的品质特征,为广大师生所体验,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教师组织公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的研究,自1940年威斯康辛提出之后,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研究。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场独立性个体在几乎所有的认知任务中比场依存性个体表现出了更好的
本文基于文化发展的基本理路,即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理论研究法以及历史研究法,参考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课程
自学考试制度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针对自学者进行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体育院校作为担负着培养体育人才重任的专业性院校,其中篮球专项教学是体育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篮球
学位
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愈加严格,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取向。在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体系中,健康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陈旧落后的考试制度已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考试改革势在必行。高校课程考试方法与考试管理是考试改革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与高等教育质量具有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