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欺负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生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内容。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欺负事件层出不穷,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信息交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欺负成为了传统欺负之外个体欺负行为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传统欺负是指个体或群体故意地多次重复性地对不易保护自己的他人实施的攻击性行为(Olweus,1993)。网络欺负则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电子信息交流工具(如手机、电脑等)故意地反复对其他不易保护自己的个体或群体实施的一种攻击性行为(Smith et al.,2008)。欺负行为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在网络欺负这一新型的欺负形式出现后,给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引起青少年的压力感、抑郁、焦虑,导致其旷课、学业成绩下降、逃学等。因此,对青少年欺负行为的风险因素的研究,具体来说包括对传统欺负、网络欺负行为的风险因素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刺激与唤醒的最佳水平理论、心理动力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媒体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及一般攻击模型,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考察感觉寻求对青少年传统欺负、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以及无聊体验、反社会内容媒体接触在其中的单独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为了验证该模型,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武汉市某所中学的75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感觉寻求、无聊体验、反社会内容媒体接触、传统欺负和网络欺负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2)在控制性别、年级的基础上,感觉寻求不仅能够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传统欺负、网络欺负行为,而且还可以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对青少年的欺负行为产生影响:通过无聊体验的单独中介作用;通过反社会内容媒体接触的单独中介作用;通过无聊体验和反社会内容媒体接触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感觉寻求对青少年传统欺负、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制定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欺负行为的措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针对不同感觉寻求水平的群体的干预力度应该有所不同;学校和家庭应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以防止其刺激输入及体验低于最佳水平;应引导青少年接触适合自己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的媒体内容;对于有欺负行为的青少年,要及时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及时教育他们欺负行为的消极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