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史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北宋土地租佃制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梳理,包括我国历代土地制度的发展沿革,宋代人口主户、客户的划分,租佃制的具体内容、特征和实现方式,还包括租佃制在明清时期所获得的进一步发展等。因此文章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北宋的同时,也突破了研究断代史的一般局限性,以纵向深入的视度为主轴的同时,又对制度的过去和未来做了一定的梳理,使文章具备一定的宏观视野,这将有助于从广度和深度两个角度全面理解本文的核心主题——北宋土地租佃制。本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历代土地制度的发展阶段及特征进行简单概括总结。宋代的基本国情是“积贫积弱、内忧外患”。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私有制也大大加强,在这种国情下的宋代土地政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及当时土地买卖和土地交易频繁的特点,同时为下文对租佃制展开详细论述作铺垫。第二部分:分析宋代人口变化、五等户的划分,尤其是对于宋代主户等级的划分以及主户与客户之间的等级升、降变化具有的历史意义。两者也是构成土地租佃关系这一法律关系的最重要的当事方。第三部分:开始对北宋土地租佃制度进行全面展开,这部分将包括租佃制的产生说明租佃制并非宋代首创,早在汉代就曾有关于租佃制的记载。租佃制的地域分布特点,呈现出一种在全国的不同地域范围内与原始土地公有制、奴隶制、庄园农奴制等多种制度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是源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缘故。租佃制的种类、特征,客户在租佃关系中的地位、权利内容以及对主户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特征。第四部分:解析北宋租佃制下地租形态的发展特点,根据地租的外在表现形态可划分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随着宋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劳役地租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渐消失,实物地租逐渐趋于主导地位。伴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货币地租形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另外,依据地租交付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分成制和定额制地租,二者也因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被适用于不同的租佃关系中。第五部分:对租佃关系的流转过程进行了梳理,其中包括产生、流转、变化等,以及在流转过程中带来的权利、义务变化,它是体现租佃制度的动态变化的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对于该制度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二地主”现象进行了描述,可以说这部分人的出现是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第六部分:总结租佃制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