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索尔斯基的《死之歌舞》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索尔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作为民族乐派“强力集团”中的一员,他致力于创作具有俄罗斯民族音乐特色的音乐。《死之歌舞》是他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代表性的声乐套曲,虽然这部作品在作曲家生前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但随着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和对穆索尔斯基音乐研究的深入,这部套曲在俄罗斯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地位逐渐提高,现已成为俄罗斯艺术歌曲演唱曲目中的经典作品。目前国内对于穆索尔斯基音乐创作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和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上面,而对于他的艺术歌曲的研究很少,有关涉及到《死之歌舞》的专题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试图通过对《死之歌舞》的探索性研究,勾勒出穆索尔斯基的生活与创作经历,以及从多角度揭示穆索尔斯基的音乐创作原则和特征。本文共有三章:第一章概述19世纪的俄罗斯社会的政治与文化发展,论述穆索尔斯基的生活轨迹以及音乐创作的四个阶段。以农奴制的废除为中心点,分析决定穆索尔斯基生活经历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给他的音乐创作倾向所带来的影响。第二章论述了《死之歌舞》的创作过程、作品所涉及的情感内涵以及作曲家的创作倾向。在这个部分中,作品所涉及的情感内涵和作曲家的创作倾向是主体部分,从这两节中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激励穆索尔斯基创作《死之歌舞》的情感和生活背景以及在音乐创作上的指导原则和手法。第三章是《死之歌舞》作品的音乐本体分析。从创作手法上看,作曲家用语言化的旋律、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由的力度变化、富有个性的和声语汇以及交织的调式体系,表达复杂与矛盾的情感体验。从表现风格上看,强烈的戏剧性、真实的画面感以及过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作品的文化折射及作曲家的艺术理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音乐的过程就是声音运动的过程,作曲就是组织声音,使之运动。本文从二十世纪初以来形成的新的音乐观念出发,总结了电子技术给音乐带来的几个新变化:音乐材料的丰富;音乐组织手段
期刊
本论文以立裁人台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立裁人台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性控制因素和造型方法及相关加工技术。以本项课题“中国立裁人台研发”的另外的一个子课题“中国立裁人台数
期刊
在图像多元化的时代到来之前,绘画一直是满足人们对图像需求的首要手段。绘画的地位崇高,而且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比重很大的一部分。绘画在这种环境中,既有记录时事,社会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