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当代美术创作特征探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中期建国至今,中国经历了国际“冷战”、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在新世纪之交,随着中国美术“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中国美术更强调中国身份、中国经验,强调地域色彩,以抵抗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一体化。作为地域美术的山东美术,有必要深入思考自身在全国美术发展格局中有怎样的定位、怎样的创作形象,在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历史境遇中,具有怎样的基础文脉、人才积累,面对着怎样的发展空间、现实课题。山东美术对自身形象的自觉,一定源于对山东美术历史的梳理、对艺术特点的提炼之后。本文以建国后山东的主要美术事件和代表性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梳理山东美术在当代中国美术发展中的创作形象和创作特征,在文化转型中为山东美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启示,为树立山东美术的文化创新自觉做铺垫。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前三章以历时性的视角将山东美术分为三个时段,探究不同时期内,美术生态、文化交流、人才流动等因素如何历史地塑造了山东美术的性格,并梳理主要美术事件和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抽绎出不同时期山东美术的时代特征;第四章从共时性的角度探究山东当代美术的创作特征。第一章,将建国“十七年”、“文革”十年作为山东美术发展的第一个时段,论述了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时代背景下,“腰斩黄河写生画展”和“山东新年画展”在塑造山东美术形象方面的开拓作用。第二章,以80年代作为山东美术发展的第二个时段,80年代初的“山东风土人情油画展”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表现具有浓郁的山东地域特色的乡土生活,淳朴的审美趣味中饱含了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生活的礼赞以及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其在80年代全国以群体方式、先锋艺术追求为显潮的背景中,彰显了自身的创作美学品格。第三章,以90年代到新世纪前10年作为山东美术发展的第三个时段,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山东美术业已形成的整体创作形象被个人经验的“形式探索”所取代,世纪之交更呈现出多元趣味与多样手法的共生局面。第四章,超越线性分界逻辑,以共时性的视角探究山东美术的创作特征,将山东美术创作特征概括为:“写实”、“写生”为主导的语言特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为特征的艺术理念;“紧随主流”的价值特征,并进行分析阐释。总体而言,当代山东美术呈现为三个主要美术历史事件以及90年代之后的多元化发展,本文对90年代之后代表性作品的研究,主要涉及油画作品,力求通过油画创作透视整个山东美术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创作特征。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
<正>作文,究竟是"写什么"更重要,还是"怎么写"更重要呢?从当下的作文教学实际来看,恐怕很多人把"怎么写"放在了首位,如今的作文教学几乎全力投入了"怎么写"的"技术"指导:诸如
生物复合材料与单一组分材料相比在性能上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可集多种组分的优越性能于一身,去掉单一材料的不足之处,使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聚乳酸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著称,在生物医用领域被广泛应用,被全球公认为新世纪最有前途的生物医用材料。在我们中国聚乳酸不止表现在环保方面具有应用意义,在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上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聚乳酸的产业化还能把农作物的附加值大大提升。本文
收入差距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为研究出发点,选取中国1993~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Johansen协整检
蕴含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当今国际法的时代潮流,引领国际关系朝着和谐共赢的目标迈进。其提倡的共建绿色海洋生态体系、合作治理、共同安全等理
以第二届郑州绿化博览会中北碚园的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北碚特色地域特征的分析及其在北碚园景观要素中的体现,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的关系,突出展览园景观设
板式换热器以其优良的传热性能在石油、电力、化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污垢的存在会降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增大压降,造成能源的浪费。文中总结前人经验,从多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目前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果叶两用桑的经营模式,综合开发桑蚕副产品、桑园间作套种的新型产业经营模式,制定促进广西桑蚕产业经济效益发展的主
文中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特点,从毕业设计选题、课题共性与特性、指导特征、设计实效等方面分析了传统毕业设计的弊端,阐述了微课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管理劳动纪律的规则总和,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在实践中,履行制度建设过程中前置程序是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效力的前提,由此可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