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开胸结扎犬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经心肌内注射途径在梗死边缘区植入犬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观察移植前后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血管密度变化及心肌胶原纤维含量变化,探讨BMMSCs对AMI后血管重构及基质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6/2007-12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房手术室、中心实验室以及安徽医科大学动物房完成。①健康杂种犬40只,13~18(15.5±3.2)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两组:移植组20只和对照组20只。移植组和对照组各分为四个亚组,分别为1w组、2w组、3w组和4w组。②细胞移植前2~3wk,健康杂种犬全麻后于髂后上嵴穿刺获取骨髓10 ml,用1.073g/mLPercoll离心液分离后,以LG-DMEM加10%FBS培养基培养。③倒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定期换液,传至2~3代后,在移植前1d将待移植的细胞用BrdU标记。④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AMI模型后1~2hr,移植组将BrdU标记的BMMSCs(5×10~6个细胞)悬液2ml注入梗死区边缘4个不同部位,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注入等量的DMEM。⑤分别于移植后1d及1,2,3,4wk抽取静脉血,离心后留置血清,-70℃保存备用。⑥移植后第4wk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VEGF浓度;处死动物,获取心梗区标本,切片后经抗BrdU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MMSCs在心肌内存活情况,同时行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内血管密度和MASSION三色染色测定胶原纤维含量。结果:①40只实验犬,均成功建立AMI模型,均存活至实验终点。②犬BMMSCs培养生长状况良好,传代后经BrdU标记,标记率达80%。③移植组和对照组的血清VEGF均增高,2~3wk时达峰值,但移植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尽管3wk后,移植组和对照组VEGF均呈下降趋势,但移植组VEGF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梗死心肌组织切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心肌内见到较多BrdU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单位面积血管数明显增加(p<0.01),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p<0.05),血管周围胶原纤维沉积减少。结论:犬AMI后,经心肌内注射途径植入的自体BMMSCs可以在梗死心肌组织内定植,存活,并促进血管生成,减少胶原形成,从而有利于延缓AMI后的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