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铝合金的制备、性能及合成机理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通过机械合金化(MA)合成了数种W-Al的超固溶体合金粉末,研究了合金粉末的组成、结构、形态、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阐述了W-Al合金的合成机理。再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出几种组分W-Al合金的高致密烧结体,研究了合金烧结体的合成条件、组成、显微结构等对材料的显微硬度、抗弯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高硬度(为钨的2-3倍,铝80-90倍)的钨铝合金样品。进一步通过将钨铝合金与金属镍复合,得到了高强度、高硬度和良好加工性的新型复合材料。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MA技术可以使Al在W中的固溶度最大可达86at.﹪,大大超过平衡状态下Al在W中的溶解度(13at.﹪)。球磨中粉末的纳米化和晶粒中微应力场的形成是固溶度扩展的两个主要因素。在本实验条件下,Al、W合金化所需球磨时间与原料中Al的含量有关,随A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TEM测试表明所得到的W-Al合金粉末颗粒大小在8nm左右,为纳米粉末。随着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W-Al合金的晶胞参数线形减小,这进一步证明了W(Al)固溶体的形成。W-Al合金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当Al含量在60at.﹪以下时,W(Al)固溶体在真空1300℃能稳定存在,只有当Al含量达到75at.﹪时,在1300℃时Al才开始从W中析出形成Al4W。W-Al合金的抗氧化性较纯W有明显提高,并随Al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Al含量为50at.﹪时,W-Al合金的抗氧化温度比纯W约提高了150℃,铝作为合金组元应是提高钨合金抗氧化温度的有效方式。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成功制备出接近理论密度的Al20W80、Al40W60、Al50W50、Al60W40和Al75W25等组分的块状合金。力学性能表明:W-Al合金为高硬度合金,显微硬度在8.12~11.36GPa之间,为纯W的2~3倍,现有超硬Al合金的6倍以上。W-Al合金的显微硬度、抗弯强度和压缩强度都随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这主要由于Al的固溶增强作用引起的。为改善Al50W50合金韧性和强度,我们在合金中加入了适量的Ni,当Ni的加入量为55wt﹪时,合金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1868MPa、延伸率10.21﹪、显微硬度6.62GPa。 综合现有研究结果:钨铝合金这一原始创新性的合金体系以其高硬度、高温稳定性和比金属钨好得多的其它性能(低密度、高抗氧化性、加工性)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钨铝合金-镍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明显优于钨重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属高强、高硬、良好加工性的材料,可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而获得实际应用。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各地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探索与尝试。通过对贺兰、中宁11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无机纳米晶体(磁性纳米晶和Ⅱ-Ⅵ族荧光半导体纳米晶)因为其特殊磁学和光学性质(超顺磁性,催化性质,荧光尺寸可调性,高荧光稳定性等)在药物分离、磁共振造影、细胞标记等生物医
学位
选用万安镇30个土地评价单元,在spss软件的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选择耕地适宜性评价因素以及确定30个评价单元的主成分得分,然后用聚类分析进行耕地适宜评价,评出宜耕地的各适宜等
稠环噻吩具有大的共平面结构,从而给材料带来高度有序性、大的分子间接触面积、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这有利于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和电荷的分离;另外稠环噻吩有大的共轭结构,电子离域
当前的纳米制备方法通常都是水溶液反应,水溶液体系虽然因为成本低廉、无毒、设备简单、制备工艺可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表面羟基化不可避免、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论文工作主要是围绕结构新颖的BNOL-Salen类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来展开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BINOL-Salen类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在分析配体结构的基础上,
变压器发出过负荷信号,对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发生故障,如不能及时消除,会酿成大面积停电,将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提高调度运行人员分析处理故障能力非常
经过三天的预展和五天的激烈拍卖,中国嘉德二○一五春季拍卖会于五月二十日圆满落幕,总成交额达到十八点七三亿元。本季春拍中,中国书画、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陶瓷、家
有机荧光化学传感器因其具有合成简便,响应时间短,离子选择性好,检测限低等诸多优点,正日益受到检测领域的重视。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具有出众的荧光性能并且易于被官能化,吩嗪类化合物在主客体识别方面的应用正在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本章主要介绍了吩嗪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以及吩嗪类化合物在主客体识别中的应用进展。根据超分子化学中对识别客体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