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C57BL/6J为遗传背景的雄性ApoE-/-小鼠24只,8周龄普通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2只,以普通健康的C57BL/6J小鼠为空白对照,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为12只;24只ApoE-/-小鼠按照体重进行顺序编号,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将ApoE-/-小鼠分入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所有动物于动物中心适应性饲养2周后,给予高脂饮食饲养。高脂饮食饲养9周后开始按实验分组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0.2mlPBS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20mg/kg辛伐他汀溶于0.2mlPBS灌胃。连续灌胃8周,每天一次。实验过程中,每天记录小鼠体重,鼠龄27周时,处死取材。取主动脉全程进行油红O染色,主动脉窦部石蜡切片进行HE、Von kossa、TUNEL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各组小鼠斑块大小,钙化程度,凋亡和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小鼠体重随时间逐渐增加,对照组体重增加最明显,实验结束时,对照组小鼠体重为(38.2±3.1)g,模型组为(31.0±1.6)g,辛伐他汀组为(30.5±2.6)g。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小鼠血脂指标TG、TC、LDL-C、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的TG、TC、LDL-C、HDL-C明显降低(P<0.01)。辛伐他汀组的HDL-C/LDL-C值为0.17±0.005,较模型组0.15±0.003略微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油红O染色显示,空白组未见明显斑块,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斑块占主动脉内膜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4.50±15.41)%及(33.69±9.72)%,辛伐他汀组斑块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窦部HE染色显示,辛伐他汀组平均斑块面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未见钙化灶,模型组的钙化面积百分比为(10.87±2.41)%,辛伐他汀组为(2.33±0.73)%,辛伐他汀组动脉钙化明显减轻,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小鼠主动脉窦部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凋亡,对照组、模型组及辛伐他汀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0.90±1.75)%、(66.43±4.05)%及(47.01±5.94)%。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三组主动脉窦部斑块组织内均有GRP78、CHOP和Caspase12不同程度蛋白的表达。模型组表达水平最高,辛伐他汀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