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承包土地30年不变是在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广阔而深邃的空间中发现和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在这一前提下,由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刚性和均田承包形成的超小规模经营格局的特殊国情,土地使用权流转顺应时势地成为农业和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后继创新。因此,与时俱进,对集体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研究,便成为本文的选题初衷。 本文依次研究了以下四个主要问题:(1)制度高于技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有适应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保证。农地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大面广,与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度较高,农地的相关制度安排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辨证地看,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农地制度核心地位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也有着不断完善创新的发展要求,由此引出了本文首要探讨的农地制度的创新方向问题。(2)土地流转的本质是产权的换位与交易。如果说现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能够适应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广大农民对自家的承包地热情较高的农业发展阶段,那么,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流转土地的耕作利用权甚至是转让承包经营权时,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能否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存在哪些与土地使用权流转要求不相适应的制度缺陷,应当如何创新完善。(3)土地流转的交易关系总和构成了土地流转市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机制是土地产权交易活动的基础条件。对当前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考察并加以健全完善构成了本文关注的第三个问题。此外,市场机制的运行离不开政府调控,相应配套的市场管理制度原本就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内在涵义。(4)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地资源使用的商品化、资本化、市场化趋势不断增强。农地资源价值的显化在不同产业比较利益差距的激励和土地征用制度约束下,引致大量违法发生的农地非农流转。如何看待这一与现行法律政策不相符合的交易行为,是仅堵不疏还是疏堵结合,在规范的同时,采取经济调控手段纠正市场失灵,以弥补计划和法律调控手段的不足。这是本文将要讨论的第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彼此联系、不可或缺。第一个问题力求从制度变迁的历史线索中清理出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脉,识别农地制度创新的方向,是研究的起点;二、三两个问题着重考察和构建集体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和市场组织;最后一个问题从经济调控的角度对集体土地流转中的政策选择加以探讨。四个问题分别作为起点和三个结点共同串起集体土地市场化流转这根主线。 按照这一思路,本文以“集体土地市场化流转问题研究”为题,以农村集体土地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农地资源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化配置特点、配置过程和配置要求,即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现阶段集体土地流转中的市场供需失衡、违法现象突出、侵权现象严重和操作过程失范等弱市场化问题,探讨与集体土地市场化流转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土地市场组织建设和土地流转的经济调控政策。本文尝试突破局限在农业用途内研究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传统模式,将农地资源的配置方向由单纯的农业生产过程延展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领域。在对备受关注的土地农用流转问题展开研究的同时,顺应集体土地配置规律的客观要求,注重对土地非农流转及二者关系的协调问题加以探讨,力求从整个农村经济和醋发展客观要求的层次,全面把握我国特定’国情约束下的集体土地资源配置规律,为实现集体土地的整体市场化流转和规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全文共分为9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是提出研究的问题、介绍选题的背景、明确研究的对象、意义、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章是理论借鉴,重点阐述了土地流转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的指导作用;第3章在对农地制度创新方向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分析集体土地流转的现状特征和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弱市场化流转的突出表现;第4章是集体上地弱市场化流转的影响分析;第5章探寻集体土地弱市场化流转问题的成因;第6章设计与集体土地市场化流转要求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第7章构建集体土地市场化流转的目标模式、运行机制及相关配套制度;第8章研究实现集体土地市场化流转、协调上地资源配置格局的政府经济调控措施;第9章对以上研究结论加以总结。 研究显示: 1、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并不标志着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终结。其后继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家庭经营的普遍意义与中国特定国情的有机结合,避免土地的频繁调整,以此稳定农民的收益预期,促进土地集中和适度规模经 .营。因此,农地制度创新应在坚持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安排前提下,根据比较发展优势和变化了的环境条件,与时俱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