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阻塞性黄疸(简称阻黄)是由于胆道系统机械性阻塞,胆汁引流障碍,胆汁不能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临床上胆总管阻塞一段时间则会导致肝脏萎缩、肝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等,从而引发肝功能的损坏。目前对阻黄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解决梗阻为主,但术后病死率仍高达16%~30%,主要死因是术后肝功能衰竭。目的:为了解决阻黄后肝功能受损这个问题,根据文献研究我们筛选了疏肝清热利湿中药对阻黄治疗进行研究:通过这类中药在阻黄术前和术后的治疗,观察疏肝清热利湿类中药在减少阻黄状态下的肝功能损害及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是否能发挥作用;同时从分子生物学,肝细胞凋亡的角度,我们筛选出凋亡调控基因BCL-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蛋白激酶C(PKC)等,并通过动物试验,运用疏肝清热利湿中药对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干预,探讨疏肝清热利湿中药是否能够抑制肝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护肝作用。方法:临床病例的研究:1.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阻塞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为疏肝清热利湿法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0例。2.对患者手术前5天经过治疗后,对患者主要症状进行疗效评分,将两组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3.对患者入院后术前5天和手术当天(术前)和患者术后7天分别收集血生化中的ALT、AST、TBIL分别行组内前后比较和两组间的比较。动物试验部分的研究:1.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10个小组,分别为假手术组(3天处死);结扎未施加因素组(3天处死);3、7、14、21天处死中药组共四组;3、7、14、21天处死盐水组共四组。2.假手术组、结扎未施加因素组3天处死后给予测胆红素,两组对比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3.中药组给予疏肝清热利湿药(舒胆汤)灌胃,盐水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两大组分别于3、7、14、21天处死,分别测各组的胆红素,观察其变化情况。4.取肝组织标本固定、包埋、染色,采用TUNEL法进行肝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KC、bcl—2、TNF-R1的表达,然后行中药组与盐水组两组检测指标统计对比。结果:临床病例的研究结果:1.手术前治疗组病人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疏肝清热利湿中药治疗组在手术前治疗后其AST、ALT明显降低,组内前后比较,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术前5天与术后7天比较AST,ALT,TBIL都有明显的降低改善,术后7天两组间比较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动物试验部分的研究:1.随着时间的变化盐水组与中药组bcl-2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直到21d达高峰,但各时间段中药组的bcl-2蛋白的表达较盐水组都偏高,14d、21d组增高更为明显,统计上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清热利湿中药对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在对抗肝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作用。2.随着时间的变化盐水组与中药组PKC蛋白及TNF-R1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14d达高峰,但各时间段中药组的PKC蛋白及TNF-R1蛋白的表达较盐水组相比均偏低,14d中药组明显较盐水组表达偏低,统计上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清热利湿中药对PKC及TNP-R1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在对抗肝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作用。3.随着时间的变化盐水组与中药组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升高,14天达高峰,中药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在各个时期较盐水组明显偏低,且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疏肝清热利湿中药对可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肝功能,从而起到护肝作用;大鼠试验证明疏肝清热利湿中药可明显抑制PKC、TNF-R1的表达和促进bcl—2的表达,同时可明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因此,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可说明疏肝清热利湿中药在防止肝功能损害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