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和转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普遍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当前不容忽视的是,教师的现实压力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关系到教师的发展,而规范的生活、狭隘的生活、重复的生活是长期以来教师主要的生存状况。教师的生成状态既是教师压力的原因,也是导致教育改革不能真正有效落实的一个瓶颈。因此,如何理解教师在改革中出现的消极心理反应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缓解其心理压力,成为当前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是教师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的事实;从当前的改革实践看,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诸多环节还没有很好地实现相互配套和互为保障,新的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估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因此,许多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改,另一方面却在扎扎实实地抓应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不知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尽快地做好角色的转变,还是要固守原有的应试技巧来应付沉重的升学压力,无所适从的茫然感由此产生。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困惑,给予教师心理上的关怀,确保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参与新课改,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在对贵阳市课改实验区200名教师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和问题表现特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贵阳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教师的SCL-90量表的测查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贵阳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从教师问题行为量表的检测结果来看,贵阳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教师问题行为达到中等严重程度以上的检出率较高,这说明,部分教师的问题行为比较严重。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得分结果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教师的问题行为在性别、城乡、是否担任班主任和不同任教年限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贵阳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教师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的特点,并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为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