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水位变化下土石坝饱和-非饱和渗流场的数值分析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KGJBNLRBKJGWI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石坝是现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坝型,其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渗漏破坏引起的。土石坝的渗流场是由饱和区和非饱和区组成的统一体,过去进行渗流场模拟时只考虑了饱和区的渗流,忽略了非饱和区的渗流,这必然与实际情况不符。非饱和渗流与饱和渗流相比,非饱和渗流的运动复杂的多,而且其影响因素非常多。在渗漏引起的跨坝事故中,以库水位骤升骤降引起的非稳定渗流问题是最为严重的,很多大坝因初次蓄水速度选取不当而引起溃坝。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主要研究和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归纳和总结了非饱和土体的性质,详细叙述了土水势和土水特征曲线,并总结了体积含水量和渗透系数函数的确定方法。   (2)基于饱和土体渗流稳定和非稳定方程,根据非饱和土体的性质,推导了非饱和渗流的控制方程,并利用伽辽金法进行有限元法计算。   (3)基本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以某均质坝为算例,进行了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有限元分析,并讨论不同水位升降速度下,坝体的浸润线变化趋势,以及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最后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Morgenstern-Price法计算了水库升降不同工况下上游坝体的最小安全系数,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   (4)根据已建立的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以某粘土心墙坝为例,首先进行了非耦合情况下的稳定渗流场分析。然后对大坝进行填筑模拟和蓄水模拟,可得到填筑完成时和各个水位对应的稳定应力场。将稳定渗流场和稳定应力场作为初始渗流场和初始应力场,对心墙坝进行了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并与非耦合情况进行对比,得出在稳定状态时,耦合和非耦合的渗流场、应力场和位移场分布趋势大致一样,数值相差不大。当库水位以不同的速度上升和下降,耦合情况下得到的渗流场与应力场与非耦合情况的结果相差较大,差值要根据设定的具体初始条件而定。为了更加符合工程实际,进行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作为水循环过程的一类极值过程,干旱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入,呈现出广发频发态势,危及到流域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干旱事件的发生具有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双重特性,需
本文是基于2014年数字所利用smartSCAN三维扫描仪进行的扫描测试实验来展开,该测试项目将三维扫描测试过程分为文物数字化翻译三维扫描实际作业与三维扫描数据后期处理再翻译
虽然经过十余年的数字资源系统元数据管理,但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仍有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如何整合资源,为专业研究人员推送各类所需要的数字资源,并且提供合适的方
风力发电由于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害或温室气体,因此,被称为"绿色电力".中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以100%的年均增长率
会议
笔者将“直译”与“意译”作为讨论的切入点,把三维数据可视化实践活动作为一项具有数字化转换功能的“翻译”活动,对两种“翻译”模式进行分析阐释,寻找其间的内在联系,勾勒出故
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的重心。特别是数字视觉
文章介绍了254窟及降魔成道图的历史价值,阐述了古老的敦煌艺术与现代影视媒体对接的工作思路与环节,并就影片阐释部分的创作选取了降魔成道的永恒构图传统、54窟中魔众的独特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在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传播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