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银杏叶提取物是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应用最广泛的医药提取物,银杏内酯类成分是除银杏黄酮类外最主要活性成分,银杏内酯类成分的结构在天然产物中非常罕见,是自然界很独特的一类结构,为银杏所特有。银杏内酯类成分可分为二萜类和倍半萜类成分,银杏内酯A、B、C属于二萜类化合物,是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白果内酯属于唯一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临床上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抗休克等。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因发现银杏内酯B的分子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奖。但该类化合物人工合成花费很大的成本和代价,目前仍以提取分离为主要制备方法。在银杏叶提取生产过程中(本研究以银杏酮酯生产过程为例)银杏黄酮类成分转移率在80%左右,而银杏内酯类成分转移率仅在50%左右,近一半比例的内酯类成分被废弃掉。每年的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达到几千吨,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立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内酯类成分制备工艺,以获得高纯度银杏内酯类单体化合物,从而提高银杏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制备出的银杏内酯类成分可进一步开发成相关的产品,以提升银杏叶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率,对产业化以及绿色制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方法:本研究以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为目标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LSD)测定废弃物中银杏总内酯的含量,并选择含量相对较高的收集点进行富集、分离纯化,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建立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总内酯的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并筛选出其含量相对高的废弃物收集点进行富集、制备工艺研究。2、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富集银杏总内酯工艺建立及优化:考察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银杏总内酯的静态和动态吸附,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其径高比、吸附比、洗脱溶剂等关键工艺参数,最终确定最优化富集工艺。3、银杏内酯类成分制备工艺建立、优化及其结构确证:考察不同色谱方法,建立制备工艺,并对该工艺过程主要参数进行考察,最终确定最优工艺。并且通过光谱方法和文献比对确证目标化合物结构。结果:首先利用HPLC-ELSD测定不同工业废弃物部位中银杏总内酯的含量,筛选出银杏内酯类成分含量相对高的部位:色谱条件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量1.0 m L/min,柱温40℃,蒸发光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70℃,载气流量1.6 L/min,检测结果显示S2(沉降沉淀液)、S7(水洗脱液)两个废弃物部位银杏总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所以选取S2、S7两部位进一步开展富集、制备工艺研究。其次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富集银杏总内酯:利用静态和动态吸附相结合的方法,以银杏总内酯类的含量(%)和回收率(%)为指标,对不同类型的大孔树脂进行考察,结果显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适合银杏总内酯富集。再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优化考察,得到最优富集工艺参数:径高比1:5,吸附比1:50,洗脱剂水、60%乙醇分别5个柱体积依次洗脱,取60%乙醇洗脱物真空浓缩、干燥,此时的含量能达到20%左右,回收率达到80%以上。最后采用正相硅胶色谱法、重结晶、反相硅胶色谱法串联工艺,对该工艺过程主要参数进行考察,确定最优工艺:取正相硅胶柱色谱(200-300目)径高比1:10,吸附比1:50,依次用二氯甲烷:甲醇(40:1 V/V)洗脱5个柱体积,二氯甲烷-甲醇(35:1 V/V)洗脱5个柱体积,收集合并含GA、GB、GC和BB的流分,将得到的流分溶于50%的丙酮重结晶,此时总内酯含量达到80%以上,回收率达到60%。结论:本课题首次建立了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内酯类成分制备工艺。该工艺稳定、可行、工艺设备要求简单,样品处理量大,生产成本低,有工业化生产应用潜力。本课题研究结果将废弃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利用并实现产业化,提高废弃物的利用附加值,使其变废为宝,同时也为银杏酮酯原料药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