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石河子市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干预,改变高血压患者饮食生活方式,改善石河子市高血压患者行为态度,提高关于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减少因高血压所致的的并发症,为石河子市高血压慢性病社区防治提供新方法,为石河子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石河子市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757例社区高血压建档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发放高血压管理宣传册。并在基线调查后选择依从性较好390名患者,随机分成自我管理模式组、家庭管理模式组和社区三级管理模式组。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整理和录入,通过双录入核查数据;应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男性250人,女性507人,男性平均年龄(67.98±9.83),女性平均年龄(66.95±8.55),男女两性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诊断高血压的年龄(54.63±12.20),女性诊断高血压的年龄(52.49±1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查显示:社区管理下调查对象的血压达标率为41.9%,男性和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及不同BMI水平的患者血压达标率不同,年龄越大血压达标率越小。3.血压达标组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高于未达标组(P<0.05);血压未达标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规律检测血压均低于血压达标组患者(P<0.05)。4.血压达标组每日食盐摄入量为7.84±3.79g,低于未达标组9.87±2.81g(t=8.302,P<0.05)。5.男性吸烟、饮酒、经常接触他人吸烟的室内环境的构成比均高于女性,而精神紧张、睡眠较差的构成比则低于女性(P<0.05)。6.男性和女性患者相比出现头晕(47.1%,56.9%)、烦躁(7.6%,17.6%)、头痛(17.6%,25.5%);男性并发心肌梗死为10.6%,女性并发心肌梗死为4.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通过三种干预模式(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和社区三级管理)的干预,高血压相关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自我管理模式组干预后头晕、视力模糊、烦躁、TIA、头痛、心绞痛等症状均明显下降,家庭管理模式组干预后头晕、TIA、心绞痛症状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三级管理模式组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8.随访6个月时,血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我管理模式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8.50mm Hg和4.20mm Hg,社区三级管理模式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3.30mm Hg和0.8mm Hg,家庭管理模式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5.10mm Hg和1.40mm Hg,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随访6个月时患者的行为依从性及高血压知晓率均明显提高,血压达标率也增高,其中自我管理组血压达标率为75%,家庭管理模式组为67.3%,三级管理模式组为67.9%,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自我管理模式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FM组及TM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1.社区规范管理下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较高,本次调查为41.9%,血压达标率受年龄、BMI、生活方式、高血压知晓情况、行为依从性等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2.社区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知晓率、血压达标率及减少因高血压而引起的并发症。本研究中自我管理模式随访至6个月时较家庭管理模式和三级管理模式,能更好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行为依从性,降低血压值及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