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最宝贵的资源。土地整理是土地集约利用、解决人地矛盾的产物,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在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土地整理能将荒废的道路、沟渠、损毁的防护林、废弃的坑塘等开发成生产用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通过调整土地关系,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结构,能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通过平整土地,归并零星地块,能够促进土地集中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集约化程度创造条件;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大面积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目前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方面研究较少,评价方法多以定性描述为主。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土地整理效益定量评价的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对土地整理工作是否真正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了土地质量和取得了土地利用的最佳综合效益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从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评价内容、方法及程序等入手,首先是筛选评价指标,建立项目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确定评价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权重,最后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专家意见,得到整理前后项目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的量化评价结果。通过计算,确定项目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分值分别从整理前的52.24分、59.82分、66.98分提高到整理后的89.52分、85.48分、88.60分,综合效益分值从整理前的57.94分提高到了整理后的88.64分,说明该项目的实施从整体上是成功的,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