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系统掌握不同结构落叶松人工林在土壤密度、土壤孔隙状况、土壤持水性能、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土壤水分蒸发等水文特性方面的差异,采用环刀法和自制微型蒸发器,分别测定了位于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4种结构的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水分蒸发特性,将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方差分析,寻求不同的结构优化模式在土壤水文特性方面的差异,揭示不同落叶松人工林结构与土壤水分关系,及其对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程度和差别,为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的经营模式、栽植方式、创造高产、稳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方差分析表明,4种结构的落叶松在土壤的密度,土壤孔隙状况等土壤物理性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p<0.05),其中二行结构的落叶松较其他结构而言,降低了土壤的密度,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调节并优化了土壤气、液、固三相比,也明显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为落叶松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40cm土层范围内,土壤的饱和贮水量在1054.20t·hm-2~2239.80t·hm-2之间,不同结构类型之间土壤饱和贮水量差别较小,但是滞留贮水量差别较大。二行和四行结构类型对土壤滞留贮水能力的改善作用最明显,这说明营造二行结构和四行结构的落叶松有利于更大的发挥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4种结构类型的土壤水分入渗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逐渐减小;土壤水分的入渗速率由较高的初渗速率降到相对平稳的稳渗速率的历经时间也缩短了。前30min累积入渗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二行结构的林地中,其数值为78.40cm3。总体来看,二行结构的土壤水分入渗性能要好于其他结构类型。4种结构类型之间的土壤水分蒸发特性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上均表现为,日中上午06:00到10:00土壤蒸发速率较小、增幅平缓;从10:00开始蒸发量以较快的速度递增,大约在13:00出现一峰值。7、8、9月份雨季里,7月份降水量最丰富,土壤蒸发量也达到最大值,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土壤蒸发与土壤含水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