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罗纹在毛针织女装设计中的应用及其造型重构。罗纹是毛针织的一种基本组织花型,由前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按一定配置相互形成正反凹凸的造型结构。中文中的罗纹是由英文中“Rib Stitch”翻译过来的,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像肋骨一样的编织针法,是从罗纹原始的形象中取得的含义。罗纹造型重构就是在这种原始罗纹的概念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罗纹的形式”。罗纹特殊的结构成就了其不卷边、保型好、弹性强的优良个性,这一优良个性在毛针织服装设计中有着其它组织花型无可替代的地位。通过研究罗纹在毛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际得出令人堪忧的现实:罗纹应用极为广泛,但罗纹造型的单调与毛针织女装设计的多样性之间形成极为强烈的反差。这一现象,究竟是罗纹的固有形式已经足够满足设计的需要,无需作新的开发研究?还是在推陈出新上没有受到足够重示,而或存在某种观念、技术的束缚使得罗纹难以出现新的面孔?调查研究表明,毛针织服装设计师们普遍渴望有新的罗纹组织的出现。因此,罗纹造型重构理论的提出与重构实践的行动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目的所在。本课题研究通过对传统罗纹组织造型以艺术创作为灵感,以电脑横机编织实践为手段,达到开发出款式更多及形式更美的新罗纹应用到毛针织服装设计中的目的,以最大效率地发挥罗纹特有性能的优势作用,更大空间地创造出产品设计的附加值。论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市场考察法、问卷调研法、编织实验法、数率统计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成果和结论:(1)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及整理,证明毛针织服装组织结构在毛针织服装的历史发展和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通过对广东大朗羊毛衫生产基地和浙江濮院羊毛衫市场的实地考察;对《Knit Show》2011-2012秋冬欧美女装毛针织服装专刊的375款毛针织服装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对中国(大朗)第九届“英伟杯”毛织服装决赛中133套毛针织服装(全场影像资料,内部发行)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以第一手数据证明罗纹在毛针织服装众多的组织结构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并得出罗纹在毛衫设计中应用具有普遍性结论和罗纹形式的单调性结论。(3)通过对76名专业从事毛针织服装设计的设计师和从事毛针织服装设计教学工作者进行问卷调研。调研结果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毛针织服装企业在花型自主开发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设计师在从事设计实践活动中对于岁纹样式多样性开发非常期待,同时对罗纹开发空间和开发价值持乐观积极的态度。(4)罗纹造型重构的方式、素材具有多样性,本课题选用在造型上具有映射关系的艺术形式——我国传统建筑中瓦垄造型与浮雕造型,对罗纹进行造型重构案例设计实践,通过56次的织片编织实验,成功设计28种新型的罗纹造型形式。得出新罗纹物质性成果和罗纹造型重构理论的可操作结论。(5)罗纹造型重构的理论观点极具创造性和开拓性,以罗纹造型重构为切入点将其他艺术形式融入毛衫设计之中,促进毛针织服装实践和理论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