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老年化人口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重新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三大支柱构成,第一、第二支柱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其中的第三支柱,对整个养老保险体系起着重要的支撑和补充作用。然而,由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起步晚,市场发育也不够成熟,导致其目前的覆盖范围偏窄,因此,让其承担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重任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从其具备的制度优势上来看,能够起到很好的中枢作用,进而推动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蓬勃发展。从理论视角分析,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兼具社会养老保障属性与社会收入再分配属性,这两种属性要求建立和完善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必须考虑公平性。从客观现实分析,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份额较小,通过合理设计其个人所得税政策,使更多的人从购买延税产品中获利,从而推动我国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更进一步,将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养老压力,为更好地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提供思路。从短期来看,政府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实行税收递延,其当前的财政收入毫无疑问会减少。然而,如果从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以及其发展持续性角度来看,这项支出必将是有益的。当然,为了保证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长久健康发展,需要相对应地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从长远来看,这种转变也会增加社会的全体福利。本文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中的创新和不足;第一章分析了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理论基础,简要介绍了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概念和特征,并从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和税收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所包含的税收理论,同时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角度分析了税收对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影响,并进行例证分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我国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现状,重点结合我国目前税收政策在试点实施情况,分析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所得税在我国大范围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主要运用试点税收政策,通过建立商业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对当年税收减免额、个人养老金替代率以及政府财政成本进行测算分析,并总结实证结论。第四章将国外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按照税收优惠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与我国试点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对比,总结了国外经验对于我国的启示与借鉴;第五章基于全文的统筹研究,从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调整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试点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未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政策适用范围偏窄、缺乏对不同群体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投保人中途退保或提前支取行为缺乏限制。其次,通过对当年税收减免额、个人养老金替代率以及政府财政成本的测算分析发现,现行政策对同时缴纳三险二金的中等收入群体的税收激励最大,对低收入人群并不能起到节税的作用,而参保人的福利水平因收入、年龄、性别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保证缴费率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开展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波动较大,当缴费额过高(不少于1500元/月)时,政府将承担较大的财政成本压力。对于我国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建议,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展开:个人所得税政策建议包括采取EET与TEE相结合的税收模式、对不同群体制定差异化优惠限额、实行不同收入人群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机制、实行税优扣除限额动态调整机制、采取税收惩罚措施限制中途退保或提前支取行为;相关配套制度建议包括完善个人养老账户、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