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频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增长速度存在差异,相对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不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引入空间因素,由于城市化具有集聚和扩散的特征,通过要素流动对“邻近”地区产生空间效应,城市化的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对影响程度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城市化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提出相关政策措施以减少收入不平等的现象。本文对城市化对居民收入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城市化以及城市化的空间效应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中,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对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空间集聚和空间分异特征。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2004年—2013年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和选择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自变量城市化水平,控制变量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的大小,对影响程度进行对比研究。实证分析发现:(1)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在空间上表现为发展水平相似地区的集聚模式,主要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并且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冷热点地区重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高水平和中高水平地区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的中等水平、中高等水平和高等水平的平均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特征,2004年—2013年中等收入水平的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有效控制,逐渐缩小差距,而高等收入水平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控制效果有限。(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为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引入空间因素之后,中国城市化水平、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外商直接投资的上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直接影响显著为正,政府财政支出水平的上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政府财政支出水平上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中国城市化水平、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上升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直接影响显著为正,中国城市化水平上升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外商直接投资上升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