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升降法在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飞速发展,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革力度正逐步增加。2001年,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经提出,其改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院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体操必修课,它对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体操必修课程的教学研究得到体育院系体操教师的广泛重视。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的体育人才,面对新形式下的教学改革,体操课程教学改革从竞技、健身和娱乐性三方面入手,正在不断更新理念。 体操教学方法是在体操教学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是指在体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体操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质量a多年来体操技术教学作为体操教学改革的重点虽然一直进行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对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进一步认识,原有的体操技术教学模式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一些弊端逐渐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1)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2)在教学中不能充分体现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吃不了、吃不饱”现象。(3)学生的综合能力差。(4)考核技术划定同一内容,不能区别对待。 本文针对体操普修课教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如何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克服在传统体操教学模式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一些弊端等问题,构建了等级升降式教学法,并对其是否具备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即操作性、实效性、针对性、整体性、时空性和时代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研究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系2005级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实验法,进行了“升降”式和“常规”式技术教学,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学生结业成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证明这种“升降”式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其他文献
本文是以学校场域中学生话语的文化生态为主题开展的研究。本研究以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为背景,认为在学校文化生态这一小系统中理应保持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只有和谐平衡的
项目功能差异(DIF)分析作为确保测验公平的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受到了国际上的大量关注。但是目前对于DIF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适用于检测两个群体间的DIF效应的方法之上,
体育消费是利用体育的特殊属性来满足人们身体与精神上的需要而发生的经济行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
最近二十多年,学术界研究教育近代化问题,往往关注于外来教育理论的传播、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大学教育、教育家思想实践等问题,却忽略了对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影响的乡村教育
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通讯传输工具的日新月异,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交流传播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催生出对信息传输和接收的高速化。于是,通过视觉媒体进行传播的图像信息,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