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型钢混凝土汽机房结构抗震性能与节点试验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良好、工期短以及耐腐蚀性、耐火性良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的超高层结构、大跨度结构以及高烈度地震区的建筑结构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火电厂汽机房这一类大型工业建筑,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应用相对较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论证型钢混凝土结构用于大型汽机房结构的可行性以及相对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并对节点受力性能进行研究,为此类结构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汽机房结构空间模型,利用SAP2000与MATLAB对某汽机房工程实例进行了静力荷载与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承载力验算,并据此确定满足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最小截面。2、根据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最小截面的结构,利用SAP2000进行反应谱分析与弹性时程分析,对其各个规范相关指标进行验算;在结构各项弹性位移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其塑性铰发展机制与弹塑性位移指标是否满足要求。3、利用MIDAS/GEN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Pushover),验算其性能点、塑性铰发展机制与弹塑性位移等指标;将计算结果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与研究其差异性;并将型钢混凝土结构方案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进行抗震性能对比,据此验证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4、对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深入研究节点的破坏过程、破坏形式,滞回曲线与各项延性耗能指标,并根据节点承载力的试验结果,结合各个工况的内力计算结果,判断节点能否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减负增效的教育大背景下,在科学教学中,要避免开门见山、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采用巧妙铺垫法、引错纠正法、奇趣引胜法等几种教学方法,让科学课堂回归灵性和活力。  关键词:科学课堂;回归;灵性;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13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忠实地传递课程的过程,原原本本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存在重结果轻过程、
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工程材料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学者们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工程中人们常将混凝土归类为宏观均匀各向同性材料,但是这种假设很难考虑到混凝土的细观组分和复杂性的力学性质,因此,对于这种多相复合材料需要从细观的角度来研究,推导出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在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上,由于化学和力学的原因,硬化的水泥砂浆体与各种粗骨料之间的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