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良好、工期短以及耐腐蚀性、耐火性良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的超高层结构、大跨度结构以及高烈度地震区的建筑结构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火电厂汽机房这一类大型工业建筑,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应用相对较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论证型钢混凝土结构用于大型汽机房结构的可行性以及相对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并对节点受力性能进行研究,为此类结构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汽机房结构空间模型,利用SAP2000与MATLAB对某汽机房工程实例进行了静力荷载与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承载力验算,并据此确定满足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最小截面。2、根据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最小截面的结构,利用SAP2000进行反应谱分析与弹性时程分析,对其各个规范相关指标进行验算;在结构各项弹性位移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其塑性铰发展机制与弹塑性位移指标是否满足要求。3、利用MIDAS/GEN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Pushover),验算其性能点、塑性铰发展机制与弹塑性位移等指标;将计算结果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与研究其差异性;并将型钢混凝土结构方案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进行抗震性能对比,据此验证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4、对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深入研究节点的破坏过程、破坏形式,滞回曲线与各项延性耗能指标,并根据节点承载力的试验结果,结合各个工况的内力计算结果,判断节点能否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