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体内毒素蓄积,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及临床症状。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肾脏移植是当前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目标均是提高ESRD人群的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达到社会回归。随着现代血液透析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愈来愈高,那么对于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来说,如何有效地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血液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态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做一探讨。目的:通过探讨血液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态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指导透析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改进,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方法:选择长期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1例患者,入选病人必须行稳定血液透析三个月以上。以两级分类法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分组,其中Ⅰ组为生存质量高组,Ⅱ组为生存质量低组,并完成相关病史收集。通过测定每个病人透析前、后血尿素氮浓度,并应用相应计算公式对尿素动力学参数:尿素清除率(Kt/V)、时间平均尿素浓度(TACurea)以及标准蛋白质分解代谢率(nPCR)进行计算,测量透析前血浆白蛋白浓度(Alb)、前白蛋白(PA)、胆固醇(CHO)及血肌酐,同时测量有关人体指标身高、体重、上臂围(MA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并询问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分别行主观综合评估法(SGA)评价,综合评价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统计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达,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生存质量不同的两组患者,Ⅰ组的Kt/V、nPCR较Ⅱ组高,而TACurea较Ⅱ组低(P<0.05)。2、生存质量不同的两组患者,Ⅰ组的Alb、PA、CHO、MAC、TSF、MAMC较Ⅱ组高(P<0.05),而透析前肌酐及尿素氮在两组间无差异(P >0.05)。3、对31例患者分别行SGA评价:营养正常20例,占64.5%;轻中度营养不良10例,占32.3%;重度营养不良1例,占3.2%。两组间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Ⅰ组的较Ⅱ组低(P<0.05)。4、Kt/V与nPCR、Alb、PA、CHO、MAMC呈正相关(P<0.05),Kt/V与TSF、MAC无相关性(P>0.05)。结论:1、血液透析充分性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透析充分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营养状态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存在密切关系,良好的营养状态是决定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3、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Kt/V与nPCR、Alb、PA、CHO、MAMC呈正相关,与TSF、MAC不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存在明显影响,维持良好的血液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