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补齐民生短板,实现共同富裕,就业是民生之根本,农村残疾人是双弱势群体,弱有所扶就是要千方百计的实现残疾人的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农村残疾人就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现阶段对农村残疾人的关注则主要在于救济式扶贫,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就业扶贫是帮扶主要措施之一,杨陵区今年精准扶贫户共856户全区,因残致贫304户,笔者调研走访Y镇精准扶贫户105户26户因残致贫,解决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对精准扶贫工作意义重大。笔者以Y镇为研究地,经过入户走访Y镇持证残疾人227人,其中三级残疾人86人、四级残疾人80人占持证残疾人总数的73%,而三四级残疾人在现行的残联管理制度中享受残疾人补贴少,他们比重度残疾人有着更强烈社会融入、社会参与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而且残疾等级较轻,也具备实现就业的现实基础。政府部门农村残疾人就业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满足轻度残疾人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笔者在查阅残疾人就业相关文献后发现,现阶段对农村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介入从对策建议方面多而实务研究较少,笔者运用深度访谈法以及参与式观察法对Y镇轻度残疾人的就业困境进行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轻度残疾人就业,文章主要依托于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体现社会工作的理念,助人自助,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就业观念,重拾就业信心。个案工作对突发意外致残的党某运用社工专业技巧介入,帮助其改善不良情绪,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摆脱困境;组建支持性小组开展六次活动,增进小组成员认同感、自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增强互动能力,提升就业技能,笔者对介入进行反思并从不同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实践证明,促进残疾人就业问题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对于增强残疾人弱势群体的自信、提升其就业能力、链接资源扩宽就业渠道,帮助其实现就业,实现了实务上的成功。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就业实践经验少,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的路径和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