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聚焦光激发Ⅰ型胶原纤维产生前向和背向二次谐波的理论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enw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矢量衍射理论和具有晶体结构的Ⅰ型胶原纤维模型,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模型,探究了由高数值孔径显微镜聚焦的线性偏振光激发胶原蛋白产生二次谐波(SHG)的显微成像理论。我们的模拟结果首次在理论上揭示了在特定的结构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前向二次谐波和背向二次谐波,并且收集到的前向与背向二次谐波能量的比值(F/BSHG)依赖于构成胶原纤维的胶原原纤维直径d1,结构序数(m,l)(胶原纤维的准相位匹配阶数)和入射线性偏振光的偏振角度α,以及胶原纤维的倾斜角Φ。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胶原蛋白的结构序数(m,l)=(1,0)和(1,1)两种情况有相似的二次谐波分布模式,胶原原纤维直径d1的值较小时,如d1=75nm,二次谐波分布主要表现为背向辐射;胶原原纤维直径d1的值居中时,如d1=200nm,二次谐波分布表现为前向和背向共存的状态;胶原原纤维直径d1的值较大时,如d1=500nm,二次谐波分布主要表现为前向辐射。当胶原蛋白的结构序数(m,l)=(0,1)时,无论胶原原纤维直径d1值的大小,二次谐波分布均表现为前向辐射。  我们的模拟结果还发现了入射光的线性偏振方向(α)也是影响SHG能量分布的很重要因素,前向与背向二次谐波能量的比值(F/BSHG)随着α呈现了周期性的变化。当胶原原纤维直径d1的值较小时,如d1=75nm,在结构序数为(m,l)=(1,0)排列的胶原纤维中,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平行于胶原纤维轴时(α=0°,180°),F/BSHG出现极大值,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于胶原纤维轴时(α=90°),F/BSHG出现极小值。而在结构序数为(m,l)=(1,1)排列的胶原纤维中,无论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平行(α=0°,180°),还是垂直于胶原纤维轴(α=90°),F/BSHG均表现为极大值,此种情况出现一个全局极小值和一个局部极小值,分别在口=58°和α=122°处。而当胶原原纤维直径d1=200nm和d1=500nm时,结构序数(m,l)=:(1,0)和(1,1)两种排列结构随偏振角α的变化都表现出相似的模式,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平行于胶原纤维轴(α=O°,180°)时,F/BSHG出现极小值,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于胶原纤维轴(α=90°)时,F/BSHG出现极大值。在结构序数为(m,l)=(0,1)排列的胶原纤维中,无论胶原纤维直径多大,F/BSHG随偏振角α的变化都表现出相似的模式,无论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平行(α=0°,180°),还是垂直于胶原纤维轴(α=90°),F/BSHG均表现为极小值,而在α=58°和α=122°分别出现其全局极大值和局部极大值。  影响SHG能量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倾斜角Φ。当胶原原纤维直径d1的值较小时,如d1=75nm,在结构序数为(m,l)=(1,0)排列的胶原纤维中,F/BSHG在Φ=90°和Φ=0°时分别取得全局极大值和局部极大值,而在Φ=47°取得一个最小值;(m,l)=(0,1)时,其全局极大值出现在Φ=40°,而分别出现一个全局极小值和一个局部极小值在Φ=4°和Φ=90°;(m,l)=(1,1)时,其全局极大值和一个局部极大值分别出现在Φ=54°和Φ=36°,而全局极小值和一个局部极小值分别出现在Φ=90°和Φ=0°。当d1=200nm时,在结构序数为(m,l)=(1,0)和(1,1)排列的胶原纤维中,F/BSHG都在Φ=90°出现最大值,但(1,0)结构排列的胶原纤维在Φ=0°处出现最小值,(1,1)结构的胶原纤维在Φ=36°处出现极小值;(m,l)=(0,1)时,F/BSHG在Φ=54°出现一个极大值,而在Φ=4°和Φ=90°分别出现一个全局极小值和一个局部极小值。当d1=500nm时,在三个不同的结构序数下,前向与背向二次谐波能量的比值(F/BSHG)随着倾斜角的变化趋势极其相似,(m,l)=(1,0)和(1,1)的结构,在Φ=0°和Φ=90°处分别出现一个全局极小值和一个局部极小值,而(0,1)结构的表现形式正好相反,在这两个角度分别出现的是一个局部极小值和一个全局极小值;(1,0)和(1,1)结构的最大值出现在Φ=61°,(0,1)结构的最大值对应的倾斜角略小一些,出现在Φ=48°处。
其他文献
形状是原子核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对于确定许多重要的物理观测量很重要。比如原子核的转动惯量,跃迁四极矩和衰变性质等都与形状严密相关。形状和角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非常密
量子计算建立在量子力学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特性的基础上,是一门很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量子计算是用量子态编码信息,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根据算法要求操控、演化编码
金属表面原子和小团簇的扩散研究是表面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表面上单个吸附原子及二聚物扩散机制以及热动力学的全面理解在基础研究以及技术领域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些
从量子力学建立之初,纠缠态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进展,量子纠缠在量子计算,保密通讯,量子成像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另一方面,最近的研究显示利用光子纠缠实现的
散射介质的Mueller矩阵背散射光强的二维空间分布包含了散射介质的一些固有属性,如粒径、折射率、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等,故Mueller矩阵被人们称之为“光学指纹”。因此,Muell
相比与超冷原子,超冷分子因为具有更丰富的振动能级而被大家预期会有更多重要的特性。因此,超冷极性分子这一研究领域倍受青睐。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超冷极性分子由于具有
我喜欢和你并肩走在喧哗的大街上,享受那只属于我们的午后时光,尽管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我还是很满足。看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在马路上,投射出各种形状不一却只属于它的模样,就像不可复制的我们一样。  我喜欢看你沉浸在欢乐中的样子,傻傻的,很可爱。我们有时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不只因为那里没有忧伤只有欢乐,更因为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肆无忌惮,不用去探寻别人的目光是否在嘲笑;不用去在意今天的穿着是否
对太阳能的利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探索。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因其制造成本低、取材广泛以及原材料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中利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锂离子在单层1H-MoS2和1T-MoS2表面的吸附和迁移。1、为了考查1H-MoS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可能应用,先计算了一个锂原子的吸附能和外应力对其吸附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锂原子吸附在钼原子的顶位且吸附高度为1.46时吸附能量最低;且在张应力或压应力下锂原子的吸附能都会减小。当在1H-MoS2吸附多个锂原子时,其吸附能随着锂原子浓度增大,吸附能变化不大。
宇宙加速膨胀的观测事实,掀起了暗能量模型的研究热潮。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尚未观测到的“暗能量”上,用它来不断修正现在的理论结果。另一方面,人们对修正引力理论的研究,自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