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路——弗洛姆自由观下的《星期六的晚上和星期天的早上》之解读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以阿兰·西利托小说《星期六的晚上和星期天的早晨》为例,对20世纪英国50年代的工人阶级青年人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做出系统的分析,并试图找到他们追求积极自由的可行性道路。  本文以埃利·希弗洛姆关于人性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主人公亚瑟的精神转变为参照,试图对亚瑟—《星期六的晚上和星期日的早上》的主人公,同时也是愤怒的青年的代表人物所追寻的自由进行分析。首先试图对主人公亚瑟在追求激进自由,也就是消极自由时所表现出来的叛逆行为和散漫的生活以及由其追求的消极自由所带来的异化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偏激自由观的本质。在这一阶段,本论文试图从亚瑟对社会制度和传统道德的反叛行为入手进而得出亚瑟对过激自由的执着追求是受到了社会压力,工人阶级的生活压力以及本人的不健全性格等多重合力的影响而造成的结果。  从以上的论述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亚瑟所奉行的偏激自由思想正如弗洛姆在其理论中描绘的所谓“消极自由”,这种自由在表面上似乎带给了他无尽享受与轻松,但实质上带给他更多的空虚与孤独。因此,任何只求轻松而逃避责任并力图疏离于人际纽带之外的偏激自由都是消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不同的是,积极自由可以带给人们一种真正的自我和归属感。因而只有通过回归真实的生活,勇于担当,构筑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纽带,现代人才有可能踏上通往追求真正的自由之路。
其他文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新闻界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工作者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各级新闻媒体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全面、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和重要新闻事件,揭露和抨击了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等种种不良现象,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失实新闻、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出现在一些新闻媒体上,损害了媒体的社会
本文运用俄罗斯国家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中语料,以语言类型学理论为背景对俄语前置词和汉语介词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俄汉两种语言的介词位置、使用方法,结合俄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语序类型进行共性研究。俄语和汉语虽然是分属不同语言类型的,但通过介词的比较发现蕴含共性,根据格林伯格的语序共性理论,SVO语序语言多使用前置介词,俄语和汉语在语言类型上为典型的SVO语序语言,但是俄语前置词与汉语介词除前置位
通过事先预测天气情况进行自然天气干涉,从而有效预防气象灾害发生,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本文就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和天气预报带来的影响进行多方位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