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文论源远流长,在世界史上有着最悠久的历史,闪耀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光辉。它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巨大的宝库,对各种文学样式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元杂剧作为继唐诗宋词之后新兴的一种诗歌体式,通常被当作有元一代文学的标志,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亦或是在艺术风格上都明显地表现出了深受其直接或间接熏陶的痕迹。本论文立足于四个方面,分别从政治、情感、人物及风格这几个角度入手,详细阐述了两者在继承与发展上的辩证关系。 第一章:“文以载道”思想在元杂剧中的折射。“文以载道”这一命题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文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元杂剧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剧目都或明或暗地,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意识,可以说,文学与政治相结合早已成为元杂剧创作中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主情”论在元杂剧中的继承。以情感人是元杂剧审美作用最根本、最重要的特点,而中国的传统理论也历来是强调要“传情”、“动情”的。元杂剧在继承抒情理论的同时,又开创出一种新的境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第三章:“人物”论在元杂剧中的发展。形象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古代文论中早已被作为重要的理论观点为众家不断的深化发展。而这一命题在元杂剧中亦处于核心地位,其作品中所塑造的新奇驳杂、光怪陆离的人态物象使这一传统命题得到了更好的发扬。 第四章:“不工而工”的本色风格在元杂剧中的体现。“不工而工”是臧晋叔对元杂剧不失典雅的艺术风格一种精确的概括。但这种雅俗共存、俗能容雅的艺术风格却自古有之,历代作家、理论家的提倡与继承最终形成了元杂剧这种雅俗共赏的审美风格。 古代文论对元杂剧之前的散文、诗词等文学样式的优劣评价、长短品评影响了元杂剧作家们的创作倾向,影响了元杂剧思想内容的选择和艺术风格的表现,奠定了元杂剧的基本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