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人们在锰氧化物中发现了比常规‘巨磁阻效应’更大的磁电阻效应,称为‘庞磁电阻效应’。尽管经过近二十年的大规模研究,庞磁电阻效应相关的物理问题和产生机理尚待解决和澄清。本工作选择La2-2xSr1+2xMn2O7(LSMO327)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该体系具有典型的庞磁电阻效应和宽广的载流子(空穴)掺杂范围,以及适合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进行电子结构研究等优点。庞磁阻LSM0(327)在结构上的各向异性,决定了对其许多重要物理现象的揭示和确认需要高质量的单晶样品。本论文采用四镜式红外加热移行溶剂浮区法,成功制备了LSMO(327)系列单晶样品,Sr的掺杂浓度x=0.33,0.36,0.38,0.40,0.42,晶棒的典型尺寸为Φ6×L85 mm。生长所用陶瓷料棒的致密度和均匀性是实现稳定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对原料的煅烧条件等料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制备出了高质量的陶瓷料棒。并对晶体生长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高质量的单晶体。本工作采用的移行溶剂浮区法单晶生长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可实现同成份熔化及非同成份熔化化合物的连续生长和均匀掺杂,消除了坩埚污染问题,并且生长温度梯度大、制备的单晶尺寸较大。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Laue背散射分析表明生长的单晶样品具有很好的单相性和结晶性能;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能谱分析测量的Sr掺杂浓度值与预期值相当接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晶体表面光滑平整、缺陷少;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磁强计对系列单晶样品进行了磁性测量,结果表明磁转变温度在x=0.36时达到最大,Tc=134K;首次利用PPMS对单晶样品的比热进行了精细测量,并推导出电子、声子和磁比热随掺杂浓度的变化规律;首次通过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清晰地观察到以Gamma点为中心的起源于dz2轨道的电子型费米面和能带结构,清晰地看到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引起的“kink”结构;最后利用同步辐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观察到了清晰的能带结构以及准粒子峰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