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要求,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思与改革探索,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决定了社会融入能力是高职生必备的能力。高职生社会融入教育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根据社会的需求、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积极应对,进行自我改变,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强适应外部社会变动的能力,以求逐渐地成熟和完善。高职生的社会融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本研究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融入情况和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这两类问卷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结果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职生社会融入的因素有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学生自身和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这四个方面。所以宏观上要在学校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保障高职生社会融入教育有效开展;微观上要改革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达到社会融入教育的目标。高职生的社会融入问题看似出现在毕业后,其实与整个高职阶段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高职生社会融入能力,体现了当前高职生个人成才、高校育才、社会求才等多方面的需求,对社会、高职院校、高职生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