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祭孔乐舞是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祭奠孔子而举行的大型祭祀仪式,因为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儒家礼乐文化对我国的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影响的深远、并且受到人们推崇和认可。所以人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为至圣先师举行祭孔活动。在祭孔仪式中,祭孔乐舞是其中的一项组成部分,它以乐、歌、舞、礼的四种形式来祭拜孔子。从舞蹈学视域来看,祭孔乐舞是为了祭祀孔子而形成的舞蹈肢体语言,是一种由身体符号组成的仪式舞蹈。它区别于一般的自娱性舞蹈表演,是用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孔子的崇敬之意,并具有宗教仪式的神圣感和教化人们心灵的作用,也承载着风俗、文化、艺术等多领域的主体元素。同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会利用祭孔乐舞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礼仪,树立道德标准,使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营造社会繁荣的景象。山东祭孔乐舞是每年9月28孔子诞辰日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的祭祀活动。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祭孔乐舞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六大仪程;在六大仪程中贯穿着“乐、歌、舞、礼”四种表现形式,使祭孔乐舞的内容富有内涵并营造出庄重典雅的神圣氛围。在祭孔仪式中,祭孔舞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富有祭祀含义的舞蹈动作,及具有教化作用的礼仪思想,形成了一套由“八大舞容”、“三十九节”、“十一动势”以及“九十六字”组成仪式舞蹈。所谓仪式舞蹈,就不同于普通的自娱性舞蹈,它没有过多的专业技术技巧,是通过一字一动的基本舞容,以及运用自如的舞具籥、翟动势来体现儒家礼乐文化的中和之美和孔子思想的文化内涵。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山东祭孔乐舞中也体现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在儒家文化对祭孔乐舞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致力于研究祭孔乐舞的仪式仪程及舞蹈部分的具体动作特点和功能;对祭孔音乐的曲调曲风和祭孔舞蹈的风格韵律及艺术特征进行探究,从中找出它在民俗、艺术、文化方面的审美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对祭孔乐舞的部分资料进行整合且提出问题及建议,使祭孔乐舞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