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空间的区隔使国家形象的产生成为可能,也使本土和异域的公众产生了具有差异性的观念空间,跨文化传播路径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信息空间的建构弥合物理空间的区隔,并调整不同交往主体所固化的观念空间。因此,国家形象研究以“形象即空间化想象”这一命题为逻辑起点,阐释西方世界自现代性开始后因中国的“不在场”为前提所塑造的变化中的“他者”形象。以“国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路径”为研究视角,就是要探讨中国如何建构自己的身份,如何阐释自己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角色,借以调适异域的公众对中国的认知图景等若干问题。在世界话语体系中,西方中心主义沿袭现代性的思想体系,塑造了中国这个“低劣的他者”身份以确立其自身的合法性,又建构了一个“高尚的他者”的身份以满足某些“乌托邦”的想象。中国的形象之所以在异域空间中徘徊于“地狱”和“天堂”这两个极端中,是因为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中的缺位及中国主体性的缺失。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的实证研究、比较文学形象学等学科脉络基于不同的形象观延伸出各自的国家形象传播路径,试图解决中国形象被“他塑”的问题,但在跨文化实践中却屡屡碰壁。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大众媒体、形象广告片、孔子学院、举办奥运会等跨文化实践的展开,中国逐步摆脱不在场的尴尬处境,“崛起”为西方世界中的“强大他者”。中国的崛起虽然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框架起到孑某种程度上的解构作用,但“中国威胁论”却再度升温,遮蔽了西方对中国进行的客观、公正的描述。以“中国梦”为代表的叙事话语作为中国民族身份的自我想象,规避了“和平崛起”所蕴含的“威胁”可能,将抗争性话语演变为对话话语,为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进行对话寻找到了契机。中国建构积极的国家形象,并不是要进行文化输出,也不是新一轮的文化殖民,更不代表着要取代西方国家成为世界秩序的定义者和革命者,而是注重由内而外的主体性建设,转变宣传和广告为导向的形象传播理念,强化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强调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类文明共生的基础上寻求广泛的合作。
其他文献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个情况已毋庸置疑,全社会如今都在探讨如何解决庞大的老龄人口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传统的一些养老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情况,一些新兴的养老方式虽然开
农村改革40年来,政策变革构成制度变迁与农民发展的一条主线。从1978年到2018年,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20个"一号文件",规划农村改革与发展。通过政策变革,稀释制度黏性,推动了
目的探讨多媒体术前访视在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肾上腺肿瘤患者4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
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是两种不同的品牌形态,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关系是“树根”和“枝叶”的关系,它们互为依靠,互为贡献。企业品牌对区域品牌起着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逐渐与世界同步,国人的思想也渐渐放开,对待医疗问题上,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一些学者引进了北美四原则说来指导当前的医疗实践,可是现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本科生科研活动计划
在消费社会中,时尚已经超越了服饰范畴,扩散、蔓延、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时尚产业核心内容之一的现代首
本文所说的虚拟环境,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选择性地“提示”现实环境中的客观变动,从而形成的一个符号化的信息式的环境(即媒介环境)。今天,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
罪案剧一直都受到广大观众的热切追捧,尤以美国罪案剧最受欢迎。美国罪案剧经过了几十年的长足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模式,并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入新的叙事元素,为
论文以吉林省第二次旅游资源普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吉林省2000年以来旅游业发展状况,参考了吉林省近些年来的旅游发展规划,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成果,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