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学校中,或因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或因领导班子力量不强、师资队伍较弱以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学校管理不良,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声誉不高,学生不愿去,家长信不过。这类学校的存在……是大中城市实施义务教育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根据部分大中城市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薄弱学校一般占到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40%以上。近些年来,各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一大批薄弱学校得到改造,但从总体上看,薄弱学校仍占相当比例。目前全国城市薄弱学校约占学校总数的15%—20%,如果加上广大乡镇和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所占比例可能更大。因此,薄弱学校是我国高水平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缩小学校之间在办学水平上的差距,在当前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正从谋求受教育条件均等,推进教育民主化的角度,致力于消除中小学校际之间差距过大的实际。乌海地区有一些薄弱学校,这些学校的存在,影响着该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使用推广,制约着该地区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本文以一通厂学校、715学校、红星学校为例,从这三所学校的管理、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和生源特征几方面分析,就如何解决这一热点问题给政府、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