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艳俗艺术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政治波普艺术和玩世现实主义之后而出现的一种艺术现象,它直接反应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文化特质。艳俗艺术,在艺术语言上,在形式上借用民间美术和商业广告的艺术手法,通过“反讽”式观念,使其介入其中,以达批判九十年代几近完全物化的社会和对贵族文化碎片肤浅模仿的反讽。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背后是日益庸俗的市民生活,整个社会都面临着精神信仰缺失的危险,充满了对物质的追求、对金钱的渴望,大众呈现肤浅地、无思想地模仿西方“贵族”文化倾向。在艺术形式上,艳俗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审美趣味,用“俗气”和“艳丽”替代了“崇高”和“唯美”。当然,“艳俗”,仅是艳俗艺术的表象而非本质,它是一种艺术策略,其本质在于“反讽”,以模仿为其手段。因此,艳俗艺术虽语言形式上很“艳俗”,其实质仍属于精英艺术,创作思维方式还是现实主义创作方式。总的来说,这也是国内艺术家开始尝试从本国的社会现状、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念出发,来创造出本民族特有的艺术语言的方式和题材;它突破了传统学院派艺术和“八五”新潮后的现代艺术的表现范式,以谋求与西方文化平等交流的文化地位;它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创作开始由模仿转向本土文化建设,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讨,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