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蒙古风俗鉴》作为蒙古族历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并没能够引起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蒙古族作家罗布桑却丹于1918年创作完成了这本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但因受限于当时的印刷水平、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这部著作的手记一直沉睡于箱底。1978年内蒙古大学教授哈·丹碧扎拉桑经多方查找罗布桑却丹的手记,并进行相关补充才得以使这本著作闻名于世。在这部著作问世近百年的历史中,很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但多数的研究成果仅仅体现在民俗学价值上,很少有人着手发掘其中的文学性。经过笔者反复对这部著作进行研究发现,《蒙古风俗鉴》中所收录的诗歌不仅全面反映出了蒙古民族传统的婚嫁礼仪、宗教文化、酒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而且有些诗歌是其他作品中很少提及或从未提及的。通过对《蒙古风俗鉴》中的诗歌进行梳理与研究不仅能够填补从文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空白,而且还能够挖掘出特定历史时期蒙古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蒙古风俗鉴》诗歌思想倾向。从诗歌所反映的内容来对诗歌进行分类,将所有诗歌细分成三大类,列举各类诗歌的代表作,其次陈述诗歌的内容,并分析解释诗歌高度的思想性。第二章,研究《蒙古风俗鉴》诗歌的民族特征。重点挖掘诗歌中所反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诗歌的宗教文化、民族风俗及教育功能。第三章,研究《蒙古风俗鉴》诗歌的艺术特征。着重研究蒙古族诗歌的艺术特征。通过本章的相关研究充分阐释其诗歌的艺术价值。结论部分对《蒙古风俗鉴》中所收录的诗歌进行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