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表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和主要的活动场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只能在地表上进行。地表不仅给人提供从立足点延伸到地平线的距离线索,而且也提供不同物体之间的距离信息。Gibson的地表理论强调连续地表结构在距离知觉中的重要性,认为连续地表结构可能对提取关于距离和斜面的信息比较有利,视觉系统能获得可靠的参照系进而能准确的知觉出目标物到观察者之间的绝对距离。
以往研究发现在单一连续的地表结构上知觉目标物到自己的距离时,观察者能够比较准确的估计出目标物剑观察者自己之间的距离,而在非单一不连续的地表结构上,观察者会低估目标物到自己之间的距离,人为什么会在在非单一不连续的地表结构上产生低估现象,研究者纷纷就此问题进一步的探讨,一些研究者认为不同地表结构上发生距离知觉的低估是由于人的视觉系统中本身存在着一个内在的偏差,人在知觉较远的距离时,远处的深度线索会在视觉系统上形成一个斜面,才会低估目标距离,即倾斜地面假说;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人在知觉非单一的不连续地表结构的目标距离时,视觉系统会压缩地表而而不能够比较准确的估计距离,即压缩地面假说。在以往的研究中倾斜地面假说已经得到了验证,而压缩地面假说更多的研究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几何经验的猜测,缺乏科学的实验论证。
人在知觉非单一连续地表上的目标物时是以地表信息作为距离编码的参照系的,在非单一连续的地表结构不仅提供给视觉系统有目标物到观察者之间的绝对的距离信息,还有两种不同物质的地表结构之间的边界线提供的两块不同地表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信息,观察者不能准确的估计出目标距离可能是由于目标距离和边界线距离两种距离信息相互干扰或者是观察者利用边界线提供的两块不同地表结构之间的相对比例信息进行精确计算的结果。如果仅仅是干扰效应,那么结果将会是不同地表结构之间相对变化时,对距离知觉的影响出现不确定性;如果是精确计算,即观察者是利用不同地表结构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来知觉目标距离,那么之所以会低估原因在于人在知觉不同地表结构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时会被整体的压缩而低估,即验证了压缩地面假说。
本研究通过操纵边界线的呈现来探讨不同比例的地表结构相对变化时,如何影响人对目标距离的知觉,即研究由两种物质构成的不连续地表结构条件下,观察者对目标距离产生低估现象的原因是是一种干扰效应,还是一种精确计算的结果。在实验一A中,操纵边界自变量呈现有0%、20%、40%、60%、80%、100%六种(这些比例是由草地与绝对距离比值的百分比,即在呈现的目标距离范围内,草地地表与地毯地表各占比例),呈现的目标距离有4m、6m、8m、12m四种,实验设计是6(边界比例)*4(目标距离)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被试站在草地上观察放置在地毯上的目标物,然后盲走匹配出先前观察的目标距离,结果表明,由于标准距离信息与边界线提供的线索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影响人对距离的知觉,此结果不能够证实压缩地面假说。在实验-B中,被试站在地毯上观察放置在草地上的目标物,然后盲走匹配,结果也表明人对目标距离的低估不是精确计算的结果。
实验二中,本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边界线到人之间的绝对距离如何影响人对目标距离的知觉。实验设计为3(目标距离8m、10m和12m)*8(操纵草地呈现有0m、0.4m、0.8m、1.2m、1.6m、2.0m、2.4m、2.8m八种)的二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表明,人在非单一不连续地表结构上低估距离时存在一个边界线的临界值,且随着目标距离的增大,临界值会越来越小。
以上的结果表明,人在非单一不连续的地表结构上会低估目标距离是由于标准距离信息与边界线提供的线索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影响人对距离的知觉,此结果不能够证实压缩地面假说。人在非单一不连续地表结构上低估距离时存在一个边界线的临界值,且随着目标距离的增大,临界值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