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内生细菌及植物提取液防治西瓜枯萎病的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20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现已分布于世界各个西瓜产区。如何采取高效防治方法,减轻其危害是西瓜增产增收的关键,我国西瓜枯萎病防治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由于传统的农业防治,如轮作等简单方法没有得到很好实施而使得该病危害严重,化学农药防治仍是目前防治枯萎病的主要措施,而且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仍屡见不鲜,严重危害着环境和人们的健康。育种方面,目前,我国缺少高抗枯萎病的西瓜种质资源,因此,培育出具有高抗病性的西瓜品种有很大难度。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试验利用从高抗枯萎病甜瓜品种MR-1中分离得到的拮抗内生细菌及分蘖洋葱鳞茎粗提物对西瓜枯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效做了初步研究。利用甜瓜拮抗内生细菌防治西瓜枯萎病结果表明,从生长健壮的甜瓜品种MR-1根部分离获得17株内生细菌,经与西瓜枯萎病菌对峙培养,获得有拮抗活性的细菌4株,分别为Mg2、Mg9、Mg15、Mg16。拮抗菌株发酵液经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速率的测定发现,Mg15菌株拮抗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到77.09%,并使西瓜枯萎病菌丝发生畸变。Mg15菌株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均对西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发酵原液的抑制作用最强,孢子萌发率仅为7.86%。而且对西瓜种子萌发没有太大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接种拮抗内生细菌发酵液Mg15后,其病情指数为14.67% ,而对照为54%,抗病品种的防病效果达到72.83%。感病品种接种拮抗内生细菌发酵液Mg15后,其病情指数为12.67%,而对照为41.33%,感病品种的防病效果达到了69.34%。结果表明,内生细菌Mg15对西瓜枯萎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利用分蘖洋葱鳞茎粗提物防治西瓜枯萎病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00 mg/mL、500 mg/mL、250 mg/mL、125 mg/mL和62.5 mg/mL的分蘖洋葱鳞茎粗提物对西瓜枯萎病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66%、25.71%、39.53%、68.58%和73.93%,抑菌率分别为69.21%、53.42%、45.53%、38.68%、2.37%。说明,随着分蘖洋葱鳞茎粗提物浓度的增大,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分蘖洋葱鳞茎粗提物浓度为500 mg/mL、250 mg/mL、125 mg/mL时,对西瓜枯萎病均有一定的防病效果。而当分蘖洋葱鳞茎粗提物浓度为250 mg/mL时,无论对西瓜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其防治效果均最好,抗病品种的病情指数为18%,防病效果达到63.51%,感病品种的病情指数为21.33%,防病效果达到65.96%。
其他文献
对涂料各项宏观性能的测试及对涂料在微观层次上的分析技术,构成了涂料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水性聚合物及其涂料的原材料分析、涂料剖析、涂膜形成过程分析、涂膜
前言 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戒断机理及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阿片类所致的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的内在机理仍很不清楚,特别是对复吸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依赖机理的研
多效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全新的旋风分离器,它通过采用两级螺旋管预分离含尘气体、螺旋形顶盖板导流、筒体中心稳流锥稳流和吸气回流系统防止粉尘返混等措施,提高了微米级及亚微
明确了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现状,指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应该包括执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两个方面,结合建筑市场特点,提出了衡量执业资格人员信用的22个评价指标,运用物元
背景和目的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及急性和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
<正>绵羊高效繁殖是实现高效养羊产业化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着养羊生产效益。只有在选种选配等各生产阶段科学、规范地饲养管理绵羊,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绵羊的繁殖技术,从而促
中国的留学中介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至今已初见规模。然而,目前市场变化速度很快,随着留学市场的蓬勃发展,留学中介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空前激烈。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如
阻碍执行职务行为与妨害公务罪二者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二者的相似点是都具有阻碍行为,区别主要在于阻碍的行为方式和违法犯罪后果。$$阻碍执行职务的行为方式和违法后果$$阻
报纸
纳米晶材料与常规晶体材料相比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电沉积方法获得了Ni-W纳米晶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中钨酸钠含量、温度、pH值及电流密度对沉积速度的
为了积极响应我国高等素质教育下人才培养体系的号召,本文基于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前提,围绕生物类专业本科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探究过程中以我校生物学相关专业为例,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