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SLE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及异质性疾病在本地特点的比较研究,评估现行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在SLE诊断中的意义。同时探讨黄芪注射液在治疗SLE合并白细胞减少症中对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SLE临床特征的地域特点以及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并进一步探讨中药在治疗SLE中的应用、适应症及疗效价值,以提高疗效,促进中西医特色治疗研究与应用。方法:依据1992年的SLE诊断标准,临床收集120例住院SLE患者,同时配对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项目列表登记。同时选择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的SLE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应用常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和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变化。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患者的一般情况:120例SLE患者中,男9例,女111例,男女比为1:12.33。病程最短2周,最长8年,平均(2.81±1.15)年。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1.53±11.43)岁。以21~40岁女性最为常见,占发病人数的54.17%。本组育龄妇女高发特点与SLE世界总体情况相似。2.首发症状:在首发症状中,以关节炎或关节疼痛最为常见,占46.7%;其次分别依次为发热、乏力、皮疹(特别是面部红斑)和颜面下肢水肿各占40.8%、26.7%、17.5%和8.3%。另外以浆膜炎为首发症状的占2.5%,指端遇冷变白(雷诺氏征)占3.3%,其它还有肌痛、淋巴结肿大、粘膜损伤、呼吸困难等。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接近。3.常规实验室检查:20例SLE患者中血液系统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者79例,占65.8%,其中男性6例,女性73例,白细胞减少最低值为0.2×10~9/L。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例数为116例,总阳性率为96.7%;其中4例SLE患者呈现ANA阴性。4.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文献研究证实,SLE病人白细胞减少的同时,白细胞分类异常也很多见,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接近。5.年龄、性别与SLE患者血象异常发生的关系:①120例SLE患者中,≤20岁的患者18例,发生血液系统异常者12例,发生率为66.7%;21~60岁的患者96例,发生血液系统异常者64例,发生率为66.7%;≥61岁的患者6例,发生血液系统异常者3例,其发生率为50.0%。三者发生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703)。②120例SLE患者中,9例男性患者中有6例发生血液系统异常改变,其发生率为66.7%(6/9);而111例女性患者中有73例发生血液系统异常改变,其发生率为65.8%(73/111),较男性患者低,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956)。6.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SLE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象和免疫学指标的比较表明黄芪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1.异质性特点提示应关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地域性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本研究中地域性特点是甘肃地域特点影响所致。以下地域特点临床应予以重视。2.育龄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发群体。3.关节炎或关节痛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主要的首发症状,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4.抗核抗体的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虽然抗核抗体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不高,但是具有重要的筛查价值。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降低,针对性治疗研究将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6.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白细胞异常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过程中,加用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外周血免疫学指标和白细胞水平的异常,黄芪注射液可以作为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的中药特色性治疗措施。其应用性机理研究应更深入、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