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绩效考核办法的演变,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和业绩考评机制,分析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办法所强调的工作导向。经营业绩考核是中央企业负责人考核的核心内容,国务院国资委首次创新性地将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作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现了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代表人要求中央企业做强做大的发展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作为国家部委要求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模式转型的管理导向。新的理念导向也势必对企业的投资、融资等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在投资控制、政策支持、国际竞争、资源垄断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形势下,现阶段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源只能是转变理念、内部挖潜和优化资产配置等,为此适应经营绩效考核的工作导向,宝钢集团确立了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产配置的资产运营效率管理工作,以保障宝钢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备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公司的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围绕资产运营效率管理,宝钢也设立了相应的工作体系,并调整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宝钢新建一家不锈钢加工配送中心项目和公司的案例分析,阐明了投资并不是降低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原因,企业投资资本报酬率的关键仍然是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而且随着企业正常运营,必然会出现企业资本占用超过项目资金需求的过剩资本,从而拉低企业的投资资本报酬率。因此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投资建设新项目是过剩资本逐利的必然要求,而资产运营效率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注资本投入和产出的效率。资产运营效率管理就是推动企业增长模式,由依赖资本投入的粗放型,向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集约型的转变,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投资资本报酬率取决于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因此提升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关键一定是如何慎重地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尽管如此,企业还是可以通过管理策划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资产运营效率的改善。本文围绕资本投入和产出,充分探讨了利用管理手段、金融工具、会计政策进行盈利策划和资产管理的路径和方法,并分享了宝钢在资产运营效率管理方面的实践和案例。最后,本文也简单分析了以经济增加值和投资资本报酬率为核心的资产运营效率管理实践运用的局限性,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还是需要结合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客观地、全面地、长期性地评价。资产运营效率管理的理论思路、工作模式和实施举措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在后续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资产运营效率管理的内涵。资产运营效率管理不是一阵风的运动,而是立足基础、持续改进的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