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底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60%,按照全球城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进入到了下半场。反思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其独特的工业化进程有着紧密联系,更偏向通过规模与数量来实现土地经济维度的扩张;而如今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开始注重空间质量的提升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由此,城市空间存量更新的发展模式应转向对城市主体——人的重视上来。伴随着老城保护观念的转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空间既有紧凑状态的建设和开发研究,成为存量背景下探索老城对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紧凑度概念的引入打破了人们一贯对密集拥挤城市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困扰的偏见,从多元、丰富的城市要素维度解释空间对城市活力的积极影响。本文以古都西安最具代表性的空间——明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这片形态是岁月长河的叠加、结构是历史演变的交织、功能是不同时代和民族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都在这里呈现的空间,深入了解这里的空间紧凑度现状和活力状态,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本文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一、二两章,通过对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的整理,依照紧凑度与活力的内涵与基础理论,构建紧凑度与活力在理论上的关联性;第二部分为论文第三、四章节,根据对西安明城区整体空间特征与空间活力现状特征进行调查,并提取影响因素;第三部分为论文第五、六章节,通过典型空间明确紧凑度的形态、功能和结构要素对空间活力的影响,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对紧凑度与活力关联性进行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分析,进而发现影响两者关联性的其他因素,最后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笔者对于西安明城区在紧凑度层面提升城市活力的策略建议,并为后续的研究开展基础资料和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