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纠纷构成了村民日常生活互动经验极其普通但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法人类学一直以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石桥村,卷入纠纷中的个体或群体在不断互动和较量的过程中,总会进行比较和分类,由此生出“自我”与“他者”之分,“己方”与“他方”之别。这种区分来源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但往往会越出生活之外关联到更大的社会历史和过程。其表达的意义和认同可能经由纠纷得到解释或不断建构。笔者论文重点关注的是嵌入纠纷中的身份,认同和权利之间的关系问题。以此作为分析纠纷过程的着力点可以更好地揭示当地社会关系和文化内部的动态性、差异性和复杂性。更进一步,从本土诸多不同的个案和经验中获得的新发现或许能为更深入地理解或反思传统与现代、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带来一定的启示和理论贡献。 从梳理石桥村不同时期的纠纷开始,运用民族志的描述、社区史的叙述框架、经验的归纳以及个案的比较和扩张等方法,笔者试图将关注的身份,权利和认同问题纳入不同的历史脉络中审视。其中包括特定的纠纷事件与长期的日常生活互动的历史、村落与国家互动的历史、个体与集体(家族或宗族)互动的历史。充分关注行动者、制度、法律和文化等多项因素之间的关联及其对身份,权利和认同的影响。在不同的章节中,笔者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同侧面的展示和分析。 第一章从理论和方法上,笔者对纠纷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