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传播媒介日益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各种媒体环绕我们周围,力量的发展超越国界,使得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家之间的界限开始缩小,民族之间的差异也开始变少,各民族面临着文化被同化、族性被消解的危险。其中,作为各民族文化得以存续的精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世世代代所操演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生活的深层积淀,蕴涵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同时也是维系族群认同的重要纽带。
当前中国社会文化现在正处于全面而激烈的转型与变迁中,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此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世代保持游牧生活的蒙古族,面对着激烈的社会变革,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压力成为中国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缩影。基于此,本文讨论了在大众传播语境下,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濒危的长调,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除前言外,正文(包括结论)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本文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族群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性,介绍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代表一长调。第二部分,本文重点阐述了大众传播语境下长调的生存现状,包括纳入大众传播范围前后长调的传播方式的对比和大众传播对于长调生存环境的影响。第三部分,本文分析了两个其他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对于其利弊作了深刻的分析。第四部分,本文提出了大众传播语境下,蒙古族的长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和方式,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强调了只有既遵循文化遗产的自在演进规律,又尊重文化主体的自主选择意愿,并在保护主体各方共同参与、通力协作的条件下的保护才是最终有效和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