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及其构式义考察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句法语义分析入手,对介词短语“在+NP”句中三个位置的句式,在两大语序支配原则下,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运用构式语法理论考察了介词短语“在+NP”句中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表达的构式义。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理论及方法等。本章回顾了以往的有关介词和介词短语的研究,分两个部分:  一、介词与介词短语的句法语义以及历时演变研究成果;  二、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的各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是介词短语“在+NP”的句法语义特征研究。介词短语的内部结构语序是较为固定的,介词位于前置,方位词位于后置,其中所介引的名词性成分位于中间位置。不过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是较为灵活的。典型的介词是“在”,介词短语“在+NP”有三种句法位置,即:句首、动词前和动词后。本章基于语料统计分析,考察了“在+NP”句中三个位置时句法语义功能的特点。首先探讨了不同语体的语料对不同语序的“在+NP”句的情况,其次对NP的意义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了进入“在+NP”句后所有的NP都含有处所义的概念。最后详细描写了三种位置中的“在+NP”句法语义特点,并考察了各式之间的变换条件和限制。三式的句法上不同点是A式不能直接用动词的光杆形式,而B式可以用。C式中动词以单音节为主,NP为表具体处所义的词语来使用。  第三章是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语序的历时研究。从甲骨金文到元明时期,考察介引处所的介词和与它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法和语义方面进行描写,从而探究语序变动的规律和动因。通过历时演变的观察,我们发现介引处所的介词和与它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历时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从动词后到动词前的前移变化。  第四章是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本章从临摹原则和抽象原则两大不同的立足点出发,探究在每个原则的支配下,“在+NP”句法位置受到怎样的影响。我们认为在临摹原则的支配下,“在+NP”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容器-路径图式、联系项居中原则。在抽象原则的支配下,介词短语“在+NP”遵循承接上下文的作用,其位置受到影响,并且已知信息前于新知信息的信息结构也影响到“在+NP”的语序选择,最后场景先于目的物也起到作用。通过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不同语序机制在介词短语“在+NP”语序选择上,不可能起着绝对性的作用。每个原则随着说话人的表达需要选择性地起着作用,因此每个原则之间有互动的关系。其中联系项居中原则是介词短语“在+NP”的位置作用较大的原则。从历时演变情况的角度观察,方位后置词的产生可以成为结构方面很明显的佐证。其次,时间顺序原则在汉语的介词短语的位置上也起一定的作用,不过它只能部分地解释介词短语“在+NP”的句中语序。某些违背时间顺序的句子通过抽象原则的考察,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第五章主要分析介词短语“在+NP”的构式义。文中主要探讨了B式(在+NP+VP)和C式(V+在+NP)两类下位格式的构式意义。在B、C两个小类中,各自的构件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二者之所以具有不同的构式意义,除了语序的不同之外,主要是在于各自构件性质的不同。B式表达动作的反复性,C式表达单次位移性动作的状态,同时C式表达事物状态的事件。  第六章是结语部分。
其他文献
严歌苓和谭恩美分别为海外华人华文写作与英语写作的代表人物,虽然她们书写所用的语言和具体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中国”是她们共同关注的书写题材。《扶桑》、《喜福会》中
节日文化作为显性的民族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人,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节、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人文风情,是一笔丰富的民族财富。不同民族的节日文化不仅彰显着本